摘要
贾平凹讲述中国农村历史、现状与发展的长篇乡土小说,其叙事者经历了从知识分子到平民、从积极介入到彻底旁观的变化过程;至《秦腔》《古炉》,作品形成了"卑小化"叙事形态。"卑小化"叙事者承载着作家"大政治"观的写作抱负。通过其叙事功能,政治事件被织入农村整体生活图景;同时,作家以情感与伦理作为历史救赎的主观愿望得以表达。在将"志""道"合一塑造现代伦理与审美主体的意义上,贾平凹的"卑小化"叙事与现代"言志派"文学有相近之处。但"卑小化"审美主体并非现代"个人"神话的继续,而成为个人在理智与情感、思想与行动之间分裂的一个表征。现实焦虑被转移为文化焦虑,"言志派"文学面临"志"与"道"的新的分裂。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148,共8页
Literar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