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多维视域下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初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是国家统一,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在公民群体中,培育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极为重要。多维视域下解读国家认同的内涵,分析其当代现实意义,构筑多维视角的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途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深刻价值。
作者
赵光达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第2期107-110,共4页
Tribune of Education Culture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大学生
国家认同
公民教育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5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韩震.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6-113.
被引量:355
2
胡萨.
国家认同教育何以可能[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5):7-11.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张汝伦.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J]
.哲学研究,2001(2):17-24.
被引量:131
2
郑富兴,高潇怡.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认同感的培养[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31-36.
被引量:32
3
[美]弗格森、曼斯巴赫.《过去是未来的前奏?全球政治中的认同与忠诚》,载拉彼德、克拉托赫维尔.《文化和认同:国际关系回归理论》,金烨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4
傅华.《全球认同与民族国家认同》,《光明日报》,2006年4月18日第12版.
5
高靓.《回归十年,香港教育变化大》,《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25日.
6
《欧盟国民身份认同发生变化:大多数年轻人已经认为自己是“欧洲人”》,《参考消息》,2006年10月21日.
7
[英]约瑟夫·拉兹.《政治中的自由:在自主性与传统之间》,载李建华.《伦理学与公共事务》第3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8
[美]蒂克纳.《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认同:女性视角》,载拉彼德、克拉托赫维尔.《文化和认同:国际关系回归理论》,第217页.
9
刘梦溪.《史华慈:最后发表的思想》,《社会科学报》,2007年3月8日.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人民日报》,2009年9月28日,第17版.
共引文献
356
1
丰明启.
文化自信视域下云南多民族长诗研究[J]
.昭通学院学报,2022,44(3):48-52.
2
马健.
论当代中国历史电影与民族记忆的重构叙事[J]
.艺术学界,2022(1):31-42.
被引量:2
3
陈勇,谭池.
记忆联结下的狂欢、认同与文化自信:英文配音版《西游记》抖音平台走红路径探究[J]
.新媒体研究,2023,9(16):80-84.
4
秦广强.
民族地区社会成员的地位流动与国家认同——基于云南省民族地区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J]
.西北民族研究,2021(1):22-36.
被引量:2
5
蒋文静,祖力亚提·司马义.
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及实践路径[J]
.民族教育研究,2020,31(1):13-21.
被引量:154
6
李丽.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建设与文化认同[J]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2(1):244-259.
被引量:1
7
李涵雯,赵燕.
网络表情符号的多模态协同研究——以方言表情包为例[J]
.传媒论坛,2024,7(3):46-48.
8
孙皖江,杨金雪.
青年文化自觉的百年历程及其当代价值[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11):117-122.
被引量:2
9
张磊.
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基本要素[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1,7(5):65-73.
被引量:3
10
李涌涛.
思政视角下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不足与改进[J]
.科教导刊,2019,0(34):79-80.
被引量:1
1
张萍花.
“快乐英语”校本课程——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巧妙之路[J]
.快乐阅读,2016,0(16):93-94.
被引量:1
2
沈培坤.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山东教育(小学刊),2010(4):31-31.
3
张兴.
大学拥有自主权是高等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J]
.现代大学教育,1987,15(2):84-88.
4
谢兆山.
古今中外话统一[J]
.历史学习,2004(4):37-39.
5
魏冰.
关于化学课程中”能力培养”问题的思考[J]
.化学教育,2004,25(7):20-22.
被引量:5
6
黄亚萍.
微课程:丰盈英语教学[J]
.教师,2015,0(13):113-113.
7
李振文,周前进.
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华中科技大学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纪实[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6):1-6.
8
刘兴强.
扬帆远航 德育为先——谈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J]
.新课程(教研版),2013(10):176-176.
9
大朋.
努力前进,永做“学习人”[J]
.中华少年,2005,0(1):1-1.
10
陈雨蒙.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J]
.人力资源管理,2015(4):145-145.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