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传统观点认为,市民社会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外,因此,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黑格尔看来,市民社会是理想化的市民社会,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但其理论与现实相差甚远。而马克思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市民社会理论为我们呈现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在他看来,市民社会这个概念是与黑格尔在伦理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相区分的,在批判黑格尔理论的同时,马克思意识到国家是市民社会自我分裂的产物,根植于对现实的批判并深刻剖析其根源,从源头上根除市民社会的基础和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元分立的根源——私有制,以此来消除市民社会的异化,对国家进行建构。葛兰西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从文化范畴来界定市民社会,对此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由此,开创了市民社会理论的新高度。在葛兰西看来,市民社会的建立与发展,意味着国家权力向社会的让渡,将对人的统治置换为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最终导致国家的消亡。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依托于市民社会领域,得出争夺文化领导权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必经之路,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性。总而言之,对市民社会的考察与把握,应放在宏观的历史视域下,逐渐把握其演变的逻辑旨趣,并立足于当今的国情来研究。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有其理论发展的合理性,并已逐渐走向人们的视野,而且对当代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法治建设以及文化建设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和重要的理论范式,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序进行。
出处 《知与行》 2017年第5期17-21,共5页 Cognition and Practic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28

  • 1宋迎法.西方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研究概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5(7):28-31. 被引量:27
  • 2郑永廷.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域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3(1):3-6. 被引量:18
  • 3[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4页.
  • 4[英]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郭忠华,潘华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第7页.
  • 5Loyd D. Easton and Kurt H. Guddat, Writings of the Young Marx on Philosophy and society, New York, 1967, P. 176.
  • 6[美]约翰·基恩.《市民社会:旧形象、新观察》,王令愉,魏国琳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第12页.
  • 7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8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书信[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59..
  • 9田时纲.简论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J].哲学研究,2001,(5).
  • 10文森特‘奥斯特罗姆 潜龙译 刘军宁 等.政治文明:东方与西方[A].刘军宁等.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C].北京:三联书店,1997..

共引文献52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