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中国学生周报》电影版凝聚着新一代的怀着身份焦虑的香港电影批评者,在逃避"冷战"的香港现实焦虑的氛围中,开创并巩固"香港意识"的香港电影批评,倾力于电影本体觉醒意识下的电影语言观念的引介和训练,成为整个中国电影批评的"美学路向"先行者,并从超越国族主义路向最终走向中国身份的认同和探索,正式开辟同时具备电影本体自觉意识、中国身份自觉意识、香港本土自觉意识的本土性香港电影批评道路。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135,共5页
Contemporary Cinema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香港左派电影批评史研究"(项目编号:15XZW008)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