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夏至阴生景渐催——夏至与伏日的习俗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 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 ——宋·梅尧臣《中伏日永叔遗冰》 夏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节气之一,多在公历的六月二十二日前后。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已有了四季之分,《尚书·尧典》记有"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的代名词,即"日中""宵中""日永""日短"四个节气名称。《春秋左传》鲁僖公五年:"凡分(春分、秋分)、至(夏至、冬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必书云物(杜预注:云物,气色灾变也),为备故也(杨伯峻注:恐有灾荒凶札,早为之备)。"
出处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7年第6期6-12,共7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