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庄子》“坐忘”非“端坐而忘” 被引量: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坐忘"一词只在《庄子·大宗师》中出现过,却成为后世修行论的重要观念。历代注庄者大多接受崔譔、成玄英的训释,将"坐忘"训为"端坐而忘"。笔者认为这是受了早期小乘佛教的"坐禅"与道教的静坐等修行功夫论的影响所致,与庄子本义不甚相合。实际上,"坐忘"与人的坐姿无关,它是庄子用来描述人在"忘"的精神现象上所达至的一种状态,其意思应是"无故而忘""不待而忘",亦即"自然而然的忘",描绘的是一种与道相通、自由自在的心灵境界。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45,共8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6

  • 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200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
  • 2.《荀子》[M].,..
  • 3.《论语》[M].,..
  • 4.《老子》[M].,..
  • 5.《庄子》[M].,..
  • 6席勒.《美育书简》[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33页.
  • 7.《列子》[M].,..
  • 8《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21—222、220页
  • 9《埃克哈特大师文集》,2003年,荣震华译,商务印书馆.
  • 10费希特,2005年.《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梁志学、沈真译,商务印书馆.

共引文献36

同被引文献205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