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蝴蝶兰研究综述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主要从蝴蝶兰栽培技术研究、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等方面对观赏植物蝴蝶兰现阶段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地综述,并对后续的研究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
万萌
钟爱文
何浩
机构地区
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
出处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1期80-81,共2页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蝴蝶兰
栽培技术
组织培养
遗传多样性
分类号
S682.3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7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31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1
1
杨士辉.
蝴蝶兰育种途径和方法综述[J]
.农业科技通讯,2008(9):162-164.
被引量:18
2
范黎,郭顺星.
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4):227-230.
被引量:44
3
张黎,穆晓萍.
蝴蝶兰温室栽培技术[J]
.北方园艺,2004(1):37-38.
被引量:7
4
李岩岩.
蝴蝶兰温室栽培管理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5,35(5):122-123.
被引量:2
5
司瑞新,王瑛.
蝴蝶兰催花技术研究[J]
.绿化与生活,2010(1):30-33.
被引量:2
6
陈俊生,陈岳徐,江秀娜.
蝴蝶兰肥水管理关键技术[J]
.农技服务,2014,31(10):32-32.
被引量:2
7
满若君,李杨瑞,卜朝阳.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J]
.广西农业科学,2007,38(1):6-10.
被引量:18
8
张彦妮,边红琳,陈立新.
蝴蝶兰幼嫩花梗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草业科学,2011,28(4):590-596.
被引量:19
9
王仁睿,李明福,韩林波,刘敏.
蝴蝶兰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197-201.
被引量:17
10
何荆洲,卢家仕,卜朝阳,黄昌艳,闫海霞,王晓国.
36个蝴蝶兰品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1):140-143.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87
1
张伟,曾伏虎,张苏锋.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3):335-337.
被引量:15
2
柴明良,金斗焕.
农杆菌介导的蝴蝶兰基因转化系统的建立[J]
.园艺学报,2004,31(4):537-539.
被引量:23
3
杨应华,吴小美.
兰花种子萌发研究[J]
.热带作物科技,1994(3):32-34.
被引量:9
4
张晓申,王慧瑜,杨录军.
蝴蝶兰组织培养的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2005,20(1):48-49.
被引量:9
5
杨淑达,施苏华,龚洵,周仁超.
滇牡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生物多样性,2005,13(2):105-111.
被引量:64
6
潘学峰,王安石,李海珠.
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J]
.热带林业,2005,33(1):45-47.
被引量:21
7
钟士传.
蝴蝶兰杂交育种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16-1216.
被引量:9
8
徐锦堂,郭顺星.
供给天麻种子萌发营养的真菌——紫萁小菇[J]
.真菌学报,1989,8(3):221-226.
被引量:77
9
张秀清,王志武,王春英,刘玉敬.
蝴蝶兰实生苗原球茎诱导研究[J]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5,12(1):44-46.
被引量:21
10
陈玉水.
台湾蝴蝶兰的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概述[J]
.西南园艺,2005,33(5):26-29.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131
1
朱国胜,刘作易,毛堂芬.
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2004,32(4):79-81.
被引量:19
2
伍建榕,韩素芬,王光萍,吕梅,郭文林.
兰科植物菌根研究进展[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24(3):76-80.
被引量:12
3
陈晓梅,郭顺星.
4种内生真菌对金钗石斛无菌苗生长及其多糖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4):253-257.
被引量:57
4
张爱萍.
论图书馆的新模式——复合图书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0):8-9.
被引量:9
5
伍建榕,韩素芬,朱有勇,吕梅,王光萍,郭文林.
春兰与丝核菌共生菌根及结构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4):105-108.
被引量:17
6
周德平,吴淑杭,姜震方,张栩.
兰科植物内生真菌的功能及应用前景[J]
.上海农业学报,2005,21(3):110-113.
被引量:9
7
张利萍,张志平,傅松玲,韩小霞,唐文莉.
蝴蝶兰、月季新品种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32(4):523-528.
被引量:5
8
张延威,康冀川.
石斛内生真菌的研究概述[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5):438-441.
被引量:15
9
吴智彪,宋希强,李绍鹏.
华石斛内生真菌诱导子对其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2006,27(1):77-79.
被引量:12
10
施继惠,李明.
莲瓣兰菌根真菌的初步研究[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5(10):15-1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1
1
陈鲁梅.
论郑州市的区位优势及其开发战略[J]
.中州大学学报,2005,22(2):20-22.
被引量:4
2
王俊,杨书才,杨录军,冯建.
郑州市蝴蝶兰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2):17-19.
被引量:19
3
李佐,肖文芳,尤毅,陈和明,吕复兵.
蝴蝶兰核心种质构建初探[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46-49.
被引量:2
4
尤毅,肖文芳,李佐,陈和明,吕复兵.
蝴蝶兰软腐病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61-66.
被引量:6
5
王瑞华,王俊.
中国蝴蝶兰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
.湖北农业科学,2018,57(3):45-47.
被引量:10
6
胡军荣.
蝴蝶兰组合盆栽技艺探讨[J]
.现代园艺,2018,41(11):77-78.
被引量:4
7
黄静兰.
“翔凤”蝴蝶兰的引种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
.现代园艺,2020,43(13):77-78.
被引量:4
8
苏梓莹,李斓,张茜莹,陈美璇,陈利君,李玉玲.
广东省特有兰科植物观赏性状综合评价[J]
.热带作物学报,2020,41(8):1560-1565.
被引量:14
9
钟均宏,林秀莲,周彦奇.
惠州蝴蝶兰产业发展现状及研究[J]
.园艺与种苗,2021,41(11):48-50.
被引量:2
10
李仲科,苏荣军,阙名锦.
蝴蝶兰花期低温调节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农村实用技术,2021(12):83-8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苏荣军,李仲科,阙名锦.
不同浓度6-BA对不同蝴蝶兰品种开花时间和开花性状的影响[J]
.现代园艺,2021,44(16):5-6.
被引量:3
2
于宏,郭丽娟,杨阳,张晓磊,孙曼,曹广信.
郑州市蝴蝶兰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
.河南林业科技,2022,42(3):28-3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陈业臻,季京京,蒋励,王广东.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蝴蝶兰开花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22,51(6):451-458.
被引量:1
2
何书奋,罗金环,符洁,李香,张孟锦,冯家钦,张叶.
外源激素对迷你型蝴蝶兰开花性状的影响[J]
.分子植物育种,2023,21(17):5788-5793.
3
李贺.
贵州省泥炭藓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南方农业,2023,17(20):202-204.
4
赖丽婷.
龙岩市蝴蝶兰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福建热作科技,2024,49(1):65-68.
5
李雪茹,穆红梅,罗亚桃,文莹莹.
外源6-BA对小苍兰‘Red Lion’生长及花期调控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24,56(4):66-71.
6
任冬冬,唐纪勇,崔永一,辛静静.
一种导致浙江地区蝴蝶兰软腐病发生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品种抗性评价[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4,29(8):109-119.
1
王俊美,李同明.
用种子组培快繁蝴蝶兰[J]
.植物杂志,2002,29(4):33-33.
2
刘志军,朱建国.
大白菜温室快繁初试[J]
.内蒙古农业科技,1990(5):31-32.
3
孔德平.
红叶石楠生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4):34-36.
4
牛爱国,刘刚,朱海波,侯丽娟,包永佶,董向丽.
“男恋姬”苹果的茎尖培养与快繁[J]
.北方园艺,1999(4):17-18.
5
武爱龙,吴建阳,卓海容.
鸡蛋花的研究进展[J]
.农业科技通讯,2017(7):55-58.
被引量:6
6
陈菁瑛,陈景耀,柯冲,宋瑞琳.
龙眼茎尖培养研究初报[J]
.福建果树,1991(1):4-4.
被引量:8
7
周勤,王汉荣,谢关林,吕志强,叶伟清,梅洪飞,林宝义.
桑细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诊断与病因分析[J]
.蚕桑通报,2016,47(4):12-17.
被引量:3
绿色科技
201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