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孔子“克己复礼为仁”说与东亚儒者的诠释 被引量: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东亚的"仁"学思想史中,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说是朱子之前的最高峰,是二千年来中日韩各国儒者"仁"学论述之源头活水,极具关键性之地位。自孔门以降,儒家"仁"学义蕴丰富,理路甚多,孔子"克己复礼为仁"这项命题,极具理论之意趣,亦深具思想史之涵义。历代东亚儒者对"克己复礼为仁"一语,提出深具时空特色之诸般解释,并开发潜藏于其中的哲学问题,揭示了"仁"与"礼"之不可分割性与相互紧张性。中国儒者对孔子"仁"学之新诠,以朱子、杨慈湖、王夫之、戴震最为精彩,尤以朱子释"克"为"胜"、释"己"为"身之私欲",具有指标性之作用。朱子以后的东亚儒者或推衍、或驳斥朱子之说,但都无法跳过朱子的诠释典范。从解释者所依凭的理论背景观之,如果说朱子代表了"理学"的诠释进路,那么杨慈湖、阳明后学诸君子与王夫之可以说是践行了"心学"的诠释进路,而十八世纪戴东原的解释则表征了反宋儒"理"学思潮的兴起。就朝鲜和日本儒者而言,十七世纪日本的荻生徂来与十八世纪朝鲜的丁茶山最称大家。荻生徂来以"纳身于礼"及"以礼制心"解释"克己复礼为仁"说,丁茶山以父子、君臣、夫妇等均尽其分定义"仁",两说虽有所出新,但基本上与清代中国的"礼"学思想相互呼应,可视为东亚近世"实学"思潮在《论语》诠释中的表现。
作者 黄俊杰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5-33,共29页 Confucius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9

  • 1李觏.《原文》,载《李觏集》卷29,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6页.
  • 2.《孟子·尽心下》[M].,..
  • 3.《荀子·礼论》[M].,..
  • 4.《荀子·乐论》[M].,..
  • 5.《论语·为政》[M].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1页.
  • 6.《孟子·离娄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 7.《荀子·性恶》[M].,..
  • 8程颢 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 9.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 10.《荀子·修身》[M].,..

共引文献18

同被引文献21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