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鲁迅杂文中的“反讽”艺术共同类型及特点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著名作家鲁迅的杂文,源于"表现得深切和格式得特别",备受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文章立足于西方叙事学中篇章修辞"反讽"艺术的角度,深入探讨鲁迅杂文文本中出现的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三种类型及价值,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杂文深刻的思想意蕴。
作者
郑琳
机构地区
四川民族学院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2期100-104,共5页
Journal of Hotan Normal College
基金
四川民族学院资助科研项目"鲁迅杂文中语言反讽艺术类型研究"(XYZB16012)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鲁迅杂文
言语反讽
情境反讽
结构反讽
分类号
I210.4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姚俊.
论反语理解的认知机制及其语用效力[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5):95-98.
被引量:29
2
李金涛.
“反讽”:打开中国现代小说精神空间的另一钥匙——以对鲁迅《故事新编》的解读为例[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5):18-20.
被引量:7
3
黄擎.
论当代小说的情境反讽与意象反讽[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113-116.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寿永明.
反语的表达机制[J]
.修辞学习,2001(4):36-38.
被引量:10
2
裴阳.
反语及其构成手段[J]
.外语学刊,1991(4):37-41.
被引量:3
3
叶文玉.
浅谈讥讽语在口语中的幽默效果[J]
.外国语,1994,17(4):70-71.
被引量:17
4
刘正光.
反语理论综述[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4):16-20.
被引量:36
5
[1]保罗*德曼.解构之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6
[3]D*C*米克.论反讽[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2.
7
[4]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8
鲁迅.鲁迅杂文全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9
萨特 褚朔维 译.想象心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10
Clark, Herbert & Richard, Gerrig. On the pretense theory of irony [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84, General ( 113 ): 121 -126.
共引文献
52
1
罗瑞丰.
反语的认知过程与语用功能探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5):168-169.
被引量:1
2
吴萍.
语辞反讽理解的认知语用阐释[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5):118-120.
3
张积家,张萌.
他人期望类型对6~10岁儿童不同类型反语认知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05,37(6):767-775.
被引量:9
4
张萌,张积家.
语调在6~10岁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中的作用[J]
.心理学报,2006,38(2):197-206.
被引量:5
5
崔云伟,刘增人.
2005年鲁迅作品研究综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6):105-114.
6
王咏梅.
以喜写悲,力透纸背——《好大一对羊》中的黑色幽默与反讽叙述解析[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3):13-16.
被引量:1
7
张萌,张积家.
反语认知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及其进展[J]
.心理科学,2007,30(4):912-914.
被引量:3
8
崔云伟,刘增人.
2005年鲁迅研究综述[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3(4):22-33.
被引量:1
9
姚俊.
反讽暗示研究综述[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51-56.
被引量:5
10
陈群.
口语交际中反语的语用策略[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386-388.
被引量:1
1
余玲.
在场的怪现状与缺席的乌托邦——从《第七天》看余华小说的反讽叙事及其新变[J]
.文教资料,2017,0(12):6-7.
2
陈莹.
论影片《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J]
.电影文学,2017(10):147-149.
3
陈丽.
叙事学解读《祝福》中的祥林嫂人物形象[J]
.读书文摘(青年版),2015(6):5-6.
4
王丹丹.
错位:生命困顿中的孤独个体——白先勇小说的反讽叙事策略[J]
.作家,2015,0(2X):37-38.
5
师彦灵,蒋翃遐.
论《伙计》的反讽艺术[J]
.社科纵横,2003,18(1):87-88.
被引量:2
6
肖莉.
论反讽[J]
.怀化学院学报,2005,24(6):89-92.
被引量:9
7
叶琼琼.
穆旦诗歌语言反讽特征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2(4):68-75.
被引量:1
8
陈维昭.
红楼梦·脂砚斋·中国文章学[J]
.红楼梦学刊,2001(4):217-233.
9
董婉琼.
乌托邦到反乌托邦文学嬗变下的现代性意义[J]
.北方文学(中),2017,0(5):46-47.
10
李如玉.
浅议《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J]
.丝绸之路,2017,0(10):45-46.
被引量:2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