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两宋时期闽东北人口持续快速增长,其中必然包含五代末和北宋末的大量移民。在北来移民强势、官府管控深入的背景下,众多土著认同汉族和汉文化,编户入籍,缴纳赋税。汉族大量入闽,在经济上或者说生计形式上最突出的影响,是定居农业的推广。当时闽东北比较大型的围海造田工程的兴建,往往都有官府组织、运筹的背景,带有招徕、安置汉族移民的意图。随着族群结构的变化和定居农业生计方式的推广,汉文化对闽东北的影响也大大强化,主要表现为科举和科举教育的盛行,儒学的广泛传播,编修族谱风气的蔓延。但闽东北在"汉化"过程中也保留了原属非汉族群的诸多经济文化底色,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获得新的发展或新的转化。受环境制约,当地居民必须坚持农渔工商并举多种经营的生计传统;海洋利用方式多为近海捕捞、运输和滩涂"讨"拾、养殖,带有"以海为田"的意味,但霞浦、福鼎也有不少地方直接面临外海,诸多港口是闽浙门户之一,沙埕(今属福鼎)、盐田(今属霞浦)、甘棠(今福安下白石)等商港,海上交通比较发达,可以远抵新罗、占城、三佛齐(今印尼)和天竺。
出处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7-65,共9页
Journal of Ningde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