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陇南影子腔属于梆子声腔剧种,脱胎于当地民歌和说唱,行腔咬字采用当地方音,乡土气息浓郁,是甘肃著名地方剧种,在丝路戏剧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该剧种其盛名和勃兴在于舞台形式的演员表演,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达到高峰,在省内乃至全国戏曲界影响较大。独特性在于:这是一个年轻又古老的剧种,并非只是一种皮影戏或影子戏的唱腔;时代需要推动陇南影子腔的戏剧形式走向规制化;腔调有别于其他剧种;伴奏有显著区别于其他戏曲的板眼规律。从传统剧目看,题材比较广泛。表演艺术拙朴夸张、粗中有细。因切近生产生活,一度备受关注。
出处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Journal of Gansu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11EB129)
2016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清末民国以来甘肃戏剧资料搜集与整理"(YB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