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毒品案件的证据收集与证据规则完善——基于重庆市S分院辖区若干毒品犯罪疑难案件的分析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逐步加大,毒品犯罪分子内部分工日益细化,组织性、隐蔽性逐渐增强,使得司法机关很难获得全部犯罪证据。因此,厘清毒品案件证明模式,完善毒品案件的证据收集规则,是解决毒品案件认定难的有效路径。
作者
黄常明
李毅磊
赵锐
机构地区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
出处
《中国检察官》
2017年第12期39-43,共5页
The Chinese Procurators
基金
2016年度重庆市人民检察院重点课题<办理毒品案件侦查监督工作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CQJCY2016B10)
关键词
毒品犯罪
证据规则
证明标准
分类号
D920.5 [政治法律—法学]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15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4
1
谢澍.
刑事司法证明模式:样态、逻辑与转型[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11):54-64.
被引量:14
2
顾永忠.
从定罪的“证明标准”到定罪量刑的“证据标准”——新《刑事诉讼法》对定罪证明标准的丰富与发展[J]
.证据科学,2012,20(2):146-154.
被引量:21
3
左卫民.
“印证”证明模式反思与重塑:基于中国刑事错案的反思[J]
.中国法学,2016(1):162-176.
被引量:151
4
龙宗智.
论刑事对质制度及其改革完善[J]
.法学,2008(5):12-23.
被引量:40
二级参考文献
76
1
韩旭.
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的转型[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2):108-114.
被引量:21
2
龙宗智.
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
.法学研究,1996,18(6):119-127.
被引量:76
3
杨涛.
同案犯罪嫌疑人不宜对质[J]
.人民检察,1997,0(3):47-47.
被引量:2
4
谢小剑.
我国刑事诉讼相互印证的证明模式[J]
.现代法学,2004,26(6):72-77.
被引量:84
5
何家弘.
论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兼论司法证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畴[J]
.法学研究,2001,23(6):40-54.
被引量:158
6
高鸿钧.
冲突与抉择:伊斯兰世界法律现代化[J]
.比较法研究,2001,15(4):1-14.
被引量:17
7
李建明.
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性与合理限度[J]
.法学研究,2005,27(6):20-32.
被引量:102
8
黄东熊.《对质与交互询问》[J].中兴法学,1986,(22).
9
[美]米尔建·R·达马斯卡.《漂移的证据法》,李学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22,42-43页.
10
《律师法》第35条.
共引文献
215
1
马静华,蒲劲宏.
庭审实质化改革背景下对质程序的适用与完善[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1(2):224-245.
被引量:1
2
周俊彦.
印证何以证明?——对印证原理和印证规则的概率论反思[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1(1):124-154.
被引量:1
3
张中.
刑事证据制度现代化的中国标准与制度安排[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32(5):3-21.
4
马静华.
刑事庭审对质方式实证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3):21-41.
5
姜丹.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数额“综合认定”的理论审视和完善进路[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6):54-69.
被引量:1
6
王静.
刑事证明中的“印证”限度探析[J]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2023(2):16-22.
被引量:1
7
马德焕.
证据评判中概率方法的本质、运用及其风险[J]
.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18(1):232-247.
8
周莹莹.
从印证到经验法则:我国性侵未成年人案件证明难题及破解[J]
.当代青年研究,2021(5):83-88.
被引量:3
9
王星译.
刑事证明标准的规范功能与实践归宿[J]
.环球法律评论,2021,43(3):117-132.
被引量:20
10
向燕.
论刑事综合型证明模式及其对印证模式的超越[J]
.法学研究,2021(1):103-121.
被引量:50
同被引文献
14
1
崔敏.
论毒品犯罪案件的证据[J]
.证据科学,2008,16(4):384-393.
被引量:6
2
褚福民.
事实推定的客观存在及其正当性质疑[J]
.中外法学,2010,22(5):667-683.
被引量:29
3
赵微,郝冬婕.
刑事诉讼法修正后毒品犯罪案件证据制度的完善[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3):112-117.
被引量:7
4
徐浩.
利用网络进行毒品犯罪案件中的电子证据研究[J]
.犯罪研究,2012(3):63-66.
被引量:4
5
谢澍.
刑事司法证明模式:样态、逻辑与转型[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11):54-64.
被引量:14
6
杜颖.
毒品犯罪案件中“主观明知”认定的实证解析[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4,16(3):36-42.
被引量:6
7
蔡绍刚,郇习顶.
运用间接证据认定毒品案件实证分析[J]
.法律适用,2015(11):103-107.
被引量:2
8
赵丹.
毒品来源证据不足的毒品犯罪案件的处理[J]
.人民司法,2016(8):11-13.
被引量:2
9
王沿琰,黄维智.
新型毒品案件侦查取证问题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7(5):110-113.
被引量:6
10
聂昭伟.
贩卖毒品案件中上下家的罪责区分及死刑适用[J]
.人民司法,2016(17):8-1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雷红英.
毒品犯罪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L县检察院办理毒品犯罪案件实证分析[J]
.法制博览,2018(32):148-149.
被引量:1
2
王喜.
毒品案件的证据之困及其破解——以安顺市毒品犯罪情况调研为素材的分析[J]
.证据科学,2019,27(4):430-441.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吴鹏.
长春毒品犯罪裁判公开案件的侦查研究[J]
.中国刑事警察,2021(3):60-64.
2
于代华,岳云.
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含量与异氟醚MAC的关系[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2):111-114.
被引量:1
3
许立新,佘守章,许学兵.
芬太尼对地氟醚麻醉效应的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2):116-117.
被引量:1
4
张文竞,赵蒙,杨景卫,王朝虹,李虹,徐曼曼.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筛查尿液中58种毒品及滥用药物[J]
.刑事技术,2019,44(3):219-223.
被引量:12
5
曹莉.
网络毒品犯罪电子数据的审查[J]
.人民检察,2020(22):27-29.
被引量:2
6
刘鑫.
新精神活性物质检验鉴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
.中国法医学杂志,2021,36(1):5-9.
被引量:10
7
蔡衡衡,刘鑫.
新精神活性物质发展与管制综述[J]
.中国法医学杂志,2021,36(1):14-19.
被引量:13
8
龚大春.
亟待确立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控制者自证其当原则[J]
.证据科学,2022,30(2):159-174.
9
李立丰.
运输毒品罪的存在空间与合理界定[J]
.中国应用法学,2024(4):115-126.
被引量:1
1
周升乾,杨松.
从程序正义看法院的调查取证权[J]
.重庆社会科学,2002(5):23-24.
被引量:2
2
吕珈锐.
不同国家社工服务如何运作?[J]
.劳动保障世界,2017,0(5):68-68.
3
郝家英,陈斐斐.
“零口供”证据下贩卖毒品案的认定[J]
.中国检察官,2011(6):9-11.
4
乌江.
美国情报部门利用黑社会及恐怖分子内幕[J]
.人民公安,1996(16):45-46.
5
谢波.
“以审判为中心”对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影响[J]
.天中学刊,2017,32(5):25-27.
6
李楠.
自媒体背景下司法机关刑事错案成因及防治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7(27):103-104.
7
牟静雯.
侦查阶段客观性证据收集工作研究[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7,29(3):44-52.
被引量:1
8
陆洋.
山东破获2300多起毒品犯罪案件[J]
.齐鲁周刊,2017,0(25):5-5.
9
张忠民,陈乾.
检察机关试点环境公益诉讼的环境法审视[J]
.人民司法,2017(13):4-7.
被引量:3
10
秦立超.
毒品犯罪死刑保留必要性的思考[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7(2):7-10.
中国检察官
2017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