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产业与数字:黔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黔南少数民族众多,"非遗"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黔南少数民族"非遗"面临流失的困境。鉴于"非遗"内部特性所具有的活态流变性与传承性,为满足黔南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以及自身不断传承、发展的现实需要,需与产业开发、数字保护相结合。少数民族"非遗"产业聚合发展与数字保护深度融合正逐步成为"非遗"开发、传承、保护的创新性实践选择与理论模型。其中,黔南少数民族"非遗"产业开发需要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少数民族工艺品制造、少数民族影像制品开发、少数民族影视文学版权、少数民族文艺演出五大产业发展形态;数字保护需要打造新型数字化传播模式、建立产业数据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维护数字版权产业健康发展环境。
出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68,共5页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移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16YBA118)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自媒体影像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16C0409)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64

  • 1钟敬文.民间文学述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5):19-25. 被引量:2
  • 2费安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基本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6,26(5):12-16. 被引量:97
  • 3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5):24-36. 被引量:223
  • 4彭岚嘉.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6):102-104. 被引量:28
  • 5曾令发,黄万稳.从科学学的角度看传统工艺的发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2):49-54. 被引量:6
  • 6陈华文.《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1辑29页,学苑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 7冯骥才.《民间文化传承人:活着的遗产》.《文汇报》,2007年5月10日.
  • 8冯巍.《浅议江南民间文化传承人的保护》.王恬主编.《守卫与弘扬——第二届江南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嘉兴海盐)论坛论文集》.410-415页,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年8月.
  • 9朱佩丽.《金华市民间艺术家生存及传承状况考》.王恬主编.《守卫与弘扬——第二届江南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嘉兴海盐)论坛论文集》.443-450页,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年8月.
  • 10《辞源》(修订本)第3册2474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1月.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