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黔南少数民族众多,"非遗"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黔南少数民族"非遗"面临流失的困境。鉴于"非遗"内部特性所具有的活态流变性与传承性,为满足黔南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以及自身不断传承、发展的现实需要,需与产业开发、数字保护相结合。少数民族"非遗"产业聚合发展与数字保护深度融合正逐步成为"非遗"开发、传承、保护的创新性实践选择与理论模型。其中,黔南少数民族"非遗"产业开发需要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少数民族工艺品制造、少数民族影像制品开发、少数民族影视文学版权、少数民族文艺演出五大产业发展形态;数字保护需要打造新型数字化传播模式、建立产业数据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维护数字版权产业健康发展环境。
出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68,共5页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移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16YBA118)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自媒体影像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16C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