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振与时差:1930年前后“左联”的国际连带 被引量: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30年前后,刚成立的"左联"便积极向国际寻求支持。同年底,"左联"在哈尔可夫大会之后成为国际革命作家联盟支部。此时,"左联"最迫切的威胁来自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左联五烈士"被害后,更通过几次翻译实践为中介,激起国际上支援中国反抗压迫的"共振"。哈尔可夫大会对"左联"产生实质影响,则要推迟到"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接连爆发之际,反帝抗日的现实要求,促使"左联"快速吸收大会中对世界局势与帝国主义战争的分析,并据此调整工作重心、进行改组,而直到在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中,此种有了"时差"的影响,才渐趋明显并逐步增强。
作者 阮芸妍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6-154,共9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1

  • 1戈宝权.高尔基与中国革命斗争——纪念高尔基逝世二十五周年[J].文学评论,1961(3):119-134. 被引量:4
  • 2谭一青.怎样看待瞿秋白与“拉普”文艺思潮的关系[J].理论月刊,1988(1):60-64. 被引量:3
  • 3瞿秋白.《欧化文艺》[A]..《瞿秋白文集》第2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886页.
  • 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J].拓荒者,1930,(1).
  • 5国际革命作家联盟对于中国无产文学的决议案[J].文学导报,1931,(1).
  • 6萧三.出席哈尔柯夫世界革命文学大会中国代表的报告[J].文学导报,1931,(1).
  • 7茅盾.答"国际文学"社问[J].新港,1957,(11).
  • 8茅盾.果戈里在中国—纪念果戈里逝世百年纪念.文艺报,1952,(4).
  • 9茅盾.左联前期[C].我走过的道路(中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版,1984.
  • 10静华(瞿秋白).《马克斯、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J].现代,1933.

共引文献21

同被引文献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