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制度的衔接——以《民法典》制定为背景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舆论界对我国《合同法》规定来源于不同法系的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是否恰当一直争议不断。文章认为在我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下,应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通过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产生演变的观察比较,即可知道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并不是完全相对应的关系。理论界的争议是由于对两种制度的理解存在偏颇,同时立法上也有一定的瑕疵。在未来《民法典》中应当明确法律条文的内涵,对现有立法的不足进行修改,衔接好根源不同的两种制度,完善立法条文的逻辑体系。
作者 唐渊斌
出处 《法制与经济》 2017年第7期144-145,共2页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7

  • 1蓝承烈.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的再思考[J].中国法学,2002(3):96-105. 被引量:22
  • 2AC·盖斯特.《英国合同法与案例》[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488页.
  • 3朱岩.《德国新债法—条文及官方解释》[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52页.
  • 4BGHZ 11,80,88.
  • 5霍恩/科茨.《德国民商法导论》[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4-115页.
  • 6布罗克斯.《德国债法总论》,第144页(Hans Bmx,Allgemeines Schuldrecht,27Auflage,Verlag C.H.Beck,S 114).第170—172页.
  • 7梅迪库斯.《德国债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316页.
  • 8葛云松.《期前违约规则研究—兼论不安抗辩权》[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8-89页,第16-20页.
  • 9Calamari & Perillo,Contract, Third Edition, 1987, p.459.
  • 10William W. Mobrgbe, The Law of Contract in Scotland, 1987, p.301

共引文献8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