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六朝碑文的骈化及其艺术特质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东汉刻碑之举的盛行,突出了碑的独特社会功能,由此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外在载体形制和文本表达方式,并"因器立名",即沿习器物之名而确立文体名称,从而约定俗成,被时代和群体所接受。尽管当时的很多碑文仍然摆脱不了颂体的影响,或以"颂"为题,或体同雅颂,但碑文已经独立成为一种文体。六朝时期的碑文创作在蔡邕骈语雅润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推进,不论是外在样式还是文本内容,都已基本涵盖后世的所有种类,并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相对散体碑文,六朝骈体碑文更能发扬以形容为主的特质。到了明清时期,碑序与史传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所以碑文批评逐渐以叙事为正宗,或崇正抑变,或主变存正,但都倾向于将碑文视作史传类的叙事文体。他们都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六朝是一个叙事文体相对边缘的时代。再加之六朝碑文中的叙述部分在被后来《艺文类聚》等类书收录时多有删节,叙事显得更为不够清晰生动。明清碑文批评以今律古,严分正变,无疑影响了对六朝碑文客观公正的评价。
作者 陈鹏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112,共6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ZW026)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7

  • 1郭英德.论历代《文选》类总集的分体归类[J].中国文化研究,2004(3):1-17. 被引量:6
  • 2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 3于雪棠.先秦两汉文体研究[R].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R].,2002.7..
  • 4叶瑛.文史通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4..
  • 5林之奇.尚书全解[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M].,..
  • 6中华孔子学会编辑委员会.国学通览[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
  • 7郑玄.毛诗正义[M],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8贾公彦.周礼注疏[M],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9王小盾.诗六义原始[A]..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第1辑[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 10[英]巴里·巴恩斯等 邢冬梅 蔡仲 译.科学知识:一种社会学的分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共引文献15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