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如何看待曾侯乙编钟上存在的音高误差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从编钟声学特性、编钟调音复杂性和人耳听觉特性角度,对曾侯乙编钟上存在诸多音高误差现象做出解释;并通过对律制概念的诠释,进一步阐述黄翔鹏先生"钟律"和"复合律制"等理论的创造性。
作者
韩宝强
机构地区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7,共6页
Music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编钟
钟律
黄翔鹏
律学
音乐声学
分类号
J612.1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21
同被引文献
8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6
1
韩宝强.
音乐家的音准感——与律学有关的听觉心理研究[J]
.中国音乐学,1992(3):5-19.
被引量:39
2
韩宝强,刘一青,赵文娟.
曾侯乙编钟音高再测量兼及测音工作规范问题[J]
.中国音乐学,1999(3):99-110.
被引量:11
3
黄翔鹏.
均钟考——曾侯乙墓五弦器研究(上)[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1):38-51.
被引量:44
4
黄翔鹏.
中国古代律学——一种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科学遗产[J]
.音乐研究,1983(4):112-120.
被引量:20
5
秦序.
“精密规定”需不需要也“精密规定”?——乐律学基础理论叩问录之一[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6(1):43-53.
被引量:4
6
韩宝强.
编钟声学特性及其在音乐中的应用[J]
.演艺设备与科技,2008(1):54-57.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韩宝强.
双音钟音乐性能之检测[J]
.乐器,2002(7):18-21.
被引量:10
2
冯文慈.
略论我国当前律制问题[J]
.音乐研究,1985(3):62-68.
被引量:15
3
孔阶平.
认识论与自然科学[J]
.东岳论丛,1980,1(2):40-48.
被引量:2
4
黄翔鹏.
律学史上的伟大成就及其思想启示[J]
.音乐研究,1984(4):4-14.
被引量:15
5
黄翔鹏.
中国古代律学——一种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科学遗产[J]
.音乐研究,1983(4):112-120.
被引量:20
6
陈通,郑大瑞.椭圆截锥的弯曲振动和编钟[J]声学学报,1983(03).
7
陈通,郑大瑞.古编钟的声学特性[J]声学学报,1980(03).
共引文献
121
1
郭俊超.
失谐的旋律——音乐院校钢琴使用现状的调研与分析[J]
.艺术探索,2007,21(5):74-75.
被引量:1
2
陶海燕.
内心听觉在儿童钢琴学习中的训练与作用[J]
.艺术探索,2007,21(6):117-118.
被引量:2
3
董维松.
五声性旋法与“苦音”宫调的“游移性”[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2):10-14.
被引量:6
4
戴念祖.
中国、希腊和巴比伦:古代东西方的乐律传播问题[J]
.中国音乐学,1993(3):5-16.
被引量:8
5
韩宝强.
音乐家的音准感——与律学有关的听觉心理研究[J]
.中国音乐学,1992(3):5-19.
被引量:39
6
王允红.
从中国历史上弦准的发展看朱载堉的贡献[J]
.中国音乐学,1992(3):20-25.
被引量:1
7
李方元.
三分损益律的实践历程与理论规范——兼及古代乐律研究中的认识问题[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0(2):38-45.
8
洛秦.
朱载堉十二平均律命运的思考[J]
.中国音乐学,1987(1):86-92.
被引量:11
9
郑祖襄.
伶州鸠答周景王“问律”之疑和信——兼及西周音乐基础理论的重建[J]
.音乐研究,2004(2):28-35.
被引量:6
10
肖艳.
试论黄翔鹏音乐史学研究中“多重证据法”的运用[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74-7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9
1
陈荃有.
当代中国音乐史学进程中的陈应时步伐[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1(1):45-55.
被引量:2
2
洛秦.
求索与探疑:中国音乐史学发展的动力——陈聆群、陈应时二位先生于学科建设的功绩和感怀[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1(1):6-22.
被引量:3
3
孙周勇.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口簧研究[J]
.文物,2020(1):44-53.
被引量:24
4
赵书峰.
流域·通道·走廊:音乐与“路”文化空间互动关系问题研究[J]
.民族艺术,2021(2):93-102.
被引量:22
5
韩宝强,刘一青,赵文娟.
曾侯乙编钟音高再测量兼及测音工作规范问题[J]
.中国音乐学,1999(3):99-110.
被引量:11
6
黄翔鹏.
曾侯乙钟、磬铭文乐学体系初探[J]
.音乐研究,1981(1):24-55.
被引量:117
7
谭维四,冯光生.
关于曾侯乙墓编钟钮钟音乐性能的浅见——兼与王湘同志商榷[J]
.音乐研究,1981(1):81-89.
被引量:19
8
黄翔鹏.
均钟考——曾侯乙墓五弦器研究(下)[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2):83-91.
被引量:25
9
郑荣达.
试探先秦双音编钟的设计构想[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8(4):13-30.
被引量:18
10
赵宋光.
中华律学传统的复兴与开拓[J]
.中国音乐学,1986(3):4-8.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2
1
宋克宾.
曾侯乙编钟测音数据不能反映律制倾向——“基-角”“曾-基”音程与两种律制大三度的再比较[J]
.中国音乐,2021(5):174-179.
被引量:2
2
吴昊,陈荃有.
新时代中国古代音乐研究进展与趋势[J]
.人民音乐,2024(9):18-24.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宋克宾.
曾侯乙钟磬音乐铭文律学涵义新解[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2(4):128-144.
2
张昕怡.
基于智能控制技术的曾侯乙编钟键盘化演奏系统设计[J]
.无线互联科技,2023,20(19):34-36.
1
车晟杰.
小提琴的振动及声学特性的思考[J]
.戏剧之家,2017(12):94-94.
被引量:1
2
魏新民.
听觉的误差现象对歌唱者的误导[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3):86-89.
3
蒙金含.
从文本到影像:动漫《桃花源记》的审美转换与改编得失[J]
.四川戏剧,2017(6):131-136.
4
赵宋光.
和声功能沉思九章(上)[J]
.中国音乐,2017(3):132-152.
中国音乐学
201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