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服饰符号在国际政治中的跨文化传播作用及其影响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非语言符号指除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之外、各种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并负载信息的标志或记号,包括服装饰品、表情神态、行为举止等等。不同于语言符号所具有的方向性和规定性作用,非语言符号在更为宽广的范围内传达着内涵丰富的意义,可以准确反映传播者的思想和情感,并起到强调、修饰、支撑或者补充语言符号的作用。
作者
王子诺
陈博谦
机构地区
西安市长安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出处
《国际研究参考》
2017年第7期14-18,共5页
China security studies
关键词
非语言符号
文化传播作用
国际政治
服饰
文字语言
口头语言
感觉器官
行为举止
分类号
TS941.1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吴友富.
对外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
.国际观察,2009(1):8-15.
被引量:71
2
楚艳.
中国服饰文化基因初探——为APEC会议领导人设计服装的思考[J]
.艺术设计研究,2015(1):30-34.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居黎东.
文化与国家形象、国际影响力[J]
.当代世界,2005(12):41-44.
被引量:22
2
多晓萍.
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4):80-82.
被引量:30
3
张少飞.
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6):43-45.
被引量:16
4
田土.
弘扬科学与先进饮食文化[J]
.北京观察,2006(5):56-58.
被引量:1
5
黄明超.
发展广东饮食文化的思考[J]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6(3):72-74.
被引量:7
6
李志斐,于海峰.
试论“中国文化年”现象[J]
.理论界,2007(2):109-111.
被引量:7
7
孙红霞,李爱华.
文化外交的独特价值[J]
.国际资料信息,2007(6):17-21.
被引量:6
8
陈芳.
明代女子服饰“披风”考释[J]
.艺术设计研究,2013(2):25-34.
被引量:9
9
李智.
试论文化外交[J]
.外交学院学报,2003(1):83-87.
被引量:25
10
费孝通.
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与现实意义[J]
.文史哲,2003(3):15-16.
被引量:292
共引文献
80
1
马晨莲,张江浩.
高低语境间文化壁垒的成因及理论消解[J]
.传媒论坛,2023,6(9):82-85.
2
焦越涵.
出境展览影响塑造国家形象因素初探——以“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展为例[J]
.博物院,2023(6):16-24.
3
刘继红,孙晓梅.
非华裔马来西亚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调查与思考[J]
.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19,0(4):71-80.
被引量:1
4
周小丁,李晓静.
跨文化传播中的受众共情研究——以YouTube平台CGTN “Beijing2022”报道为例[J]
.国际传播,2022(6):48-61.
被引量:4
5
张丽华,王乐.
崛起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战略[J]
.长白学刊,2010(5):39-42.
被引量:3
6
杨建营,杨建英,郭远巧.
国家形象视角下的武术国际化推广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29-34.
被引量:31
7
孟晓辉.
从国家形象宣传片看“国家公关时代”大众传媒的作用[J]
.开封大学学报,2011,25(2):31-33.
被引量:3
8
邓显超,孙连红.
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挑战[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1(9):56-58.
被引量:2
9
王小娟,杨建营.
国家形象视角下武术影视作品的定位及发展[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8):91-95.
被引量:9
10
邓显超.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起点[J]
.经济研究导刊,2011(30):250-251.
同被引文献
7
1
贾磊磊.
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表达——论非文字类文化符号的传播效应[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12):17-21.
被引量:17
2
隋岩.
强符号的国际传播途径研究[J]
.当代传播,2012(5):13-14.
被引量:24
3
王丽雅.
中国文化符号在海外传播现状初探[J]
.国际新闻界,2013,35(5):74-83.
被引量:67
4
周亭.
作为国家形象符号的领导人形象传播--以白宫网对奥巴马的形象塑造为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6):49-53.
被引量:22
5
郭可,陈悦,杜妍.
全球城市形象传播的生成机制及理论阐释——以上海城市形象为例[J]
.新闻大学,2018(6):1-8.
被引量:29
6
喻国明.
跨文化交流中的三个关键性传播节点——关于减少和消除“文化折扣”的传播学视角[J]
.新闻与写作,2020,0(3):62-65.
被引量:94
7
蓝剑锋.
中国国际传播活动中的“媒介”与“符号”——以“熊猫外交”为例[J]
.今传媒,2020,28(12):96-10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李雪林.
全面数字化转型中国际传播符号的构建[J]
.青年记者,2022(4):60-6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房福顺,易婷婷,高娃.
新媒体语境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2023,45(3):62-65.
1
陈壮.
只有重视民生才能播好民生新闻——浅谈民生新闻主播的创作道路[J]
.中国报业,2017,0(10):26-26.
2
中国民艺博物馆[J]
.民间文学(故事),2014,0(5):66-66.
3
编者按[J]
.贵州社会科学,2017(7):4-10.
国际研究参考
201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