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冯至《十四行集》的哲学追寻
被引量:
3
In Pursuit of Philosophy: On Fengzhi's Collection of Sonnet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十四行集》是冯至成熟时期至关重要的作品。该诗集蕴涵了浓郁的存在主义意蕴与“蜕变论”思想。本文逐一对这些哲学内质进行了梳理 ,并进行了如下的命名 :死亡的先行 ;生命的承担 ;沟通的隐喻 ;
作者
吴武洲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66-70,共5页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十四行集》
哲学
冯至
存在
生命
隐喻
死亡
诗歌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1]海德格尔. 人, 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 [M]. 郜元宝.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
2
[3]戴维斯*麦克罗伊. 存在主义与文学: 导言 [M]. 沈华进.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8.
3
[4]姚可昆. 我与冯至 [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4.
4
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5
张弘.
《杜伊诺哀歌》及其他——关于里尔克的读解[J]
.外国文学评论,2000(1):74-83.
被引量:7
6
[3]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7
[10]冯至.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译者序 [M]. 北京: 三联书店, 1994.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李永平.
里尔克的诗歌之路[J]
.文艺研究,1998(5):45-53.
被引量:8
2
里尔克.《幕佐书简》,1925年11月13日.
3
里尔克.《幕佐书简》,1923年1月6目.
4
里尔克.《艺术家画像》.张黎译.花城出版社,1999年,第171、71页.
5
库尔特·勒塞."里尔克的宗教观".《(杜伊诺哀歌)与现代基督教思想》.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第150,153,157页.
6
E.V.施密特-保利.《里尔克-怀念集》,巴塞尔,1940年,第226-227页.
7
E.V.施密特-保利.《里尔克-怀念集》,《(杜伊诺哀歌)与现代基督教思想》.第157-158页.
8
《神话的颠覆》.
9
"海德格尔后期哲学".《伽达默尔集》.第470页.
10
李魁贤,绿原,林克等.岛屿版.《里尔克全集》(二卷本)第二卷(Rainer Maria Rilke: Samdiche werke in zwolf Banden, Band 2, Inset Verlag, Frankfurt am Main).
共引文献
24
1
刘劲杨.
穿越复杂性丛林——复杂性研究的四种理论基点及其哲学反思[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5):17-24.
被引量:9
2
郭祥超,蒋冬双.
课程本质研究中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反思与超越[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2):132-136.
被引量:3
3
左大鹏.
本体论内涵对哲学范式转换的审视[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1):65-69.
被引量:3
4
沈晓阳.
论萨特的人格自由的自由观[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27-31.
被引量:7
5
吴树博.
意义与无意义——《逻辑哲学论》中的意义问题[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39-47.
6
陈敬玺.
试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存在主义向度[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44-47.
被引量:1
7
张媛媛.
《墙》的哲学及文本结构特征探析[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47-48.
被引量:1
8
朱丽翔.
论市场与道德场之主体同构[J]
.科技和产业,2008,8(6):48-51.
9
陈坚,王东宇.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与存在焦虑的关系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8(3):235-240.
被引量:12
10
刘麒麟.
一个现代人的生命断片——里尔克的《沉重的时刻》绎读[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9-82.
同被引文献
5
1
殷丽玉.
论冯至四十年代对歌德思想的接受与转变[J]
.文学评论,2002(4):125-131.
被引量:4
2
[8]朱自清.诗与哲理,朱自清全集[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3
彭在钦,杨经建.
冯至与里尔克:存在主义视域中的重释[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2):111-114.
被引量:2
4
罗寰宇.
“向死而生”的存在——论冯至《十四行集》中海德格尔的存在思想[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09(A02):63-66.
被引量:2
5
陆耀东.
论冯至的诗[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2):147-173.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3
1
翟文华.
论冯至《十四行集》的哲理性追求对早期诗歌的继承与发展[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223-225.
2
孙秀昌.
冯至与雅斯贝斯的相遇——基于学术史的考察[J]
.江海学刊,2019(4):217-225.
被引量:1
3
山述兰.
试论《十四行集》中冯至的诗歌哲学[J]
.语文建设,2015(1X):71-7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卢盛舟.
冯至对克莱斯特的接受新探——兼论接受中的“观念侨易”[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18(3):213-234.
2
朱洁.
概念认知视角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意象新解[J]
.语文建设,2016,0(11Z):91-92.
1
曾平.
活在这世间[J]
.创作评谭,2015(3):28-30.
2
孙登高.
生命的蜕变与相融——冯至《十四行集》生命意识解读[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207-208.
被引量:1
3
涂显镜.
冯至《十四行集》里的死亡意识[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5):136-137.
4
唐祥勇.
历险与体验——冯至《十四行集》艺术分析[J]
.中国文学研究,2007(1):119-122.
被引量:1
5
马绍玺.
生存意义的关怀与探寻——读冯至《十四行集》的一个视角[J]
.思想战线,2001,27(3):69-73.
被引量:3
6
王家新.
为了那“永久的无名”——纪念诗人冯至诞辰100周年[J]
.诗歌月刊,2007(1):19-23.
被引量:1
7
朱自清说冯至《十四行集》两首[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3(9):1-2.
8
张新颖.
瓶与水,风旗与把不住的事体——冯至《十四行集》第二七首新解[J]
.当代作家评论,2008(4):70-75.
被引量:2
9
杨程.
偶然的相遇与必然的联系——浅析冯至《十四行集》的思想内涵[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4):49-50.
10
赵晓梅,赵和.
沉思的商籁——评冯至《十四行集》[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10):59-61.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