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
被引量:2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Literary Reseach of Sichuan Ethnic Minorities
出处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8-128,共1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4
-
1孙卓虹.批评之路——简析《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的理论框架[J].当代文坛,2002(5):83-85. 被引量:1
-
2夏永林,赵伯飞,刘莉萍.论生命美学对人文精神的价值倡导[J].理论导刊,2006(1):90-91. 被引量:4
-
3张思齐.略论《聚焦茅盾文学奖》的批评功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7):41-48. 被引量:1
-
4徐肖楠.一种文学走向与文学整体性——评《聚焦茅盾文学奖》[J].宜宾学院学报,2006,6(7):77-78. 被引量:1
-
5曹家治.文学教授的健身操——读《聚焦茅盾文学奖》随感[J].当代文坛,2007(1):144-145. 被引量:1
-
6闻新.在宏观视角下的微观透视——读《在比较视角中(中国当代文学影响研究)》[J].四川社科界.1992(05)
-
7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典暨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2). 被引量:1
-
8李卫平,王智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SWOT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1,32(6):28-32. 被引量:50
-
9徐其超.自然人性的发现和表现——李贽“童心说”与欧洲人文主义比较[J].民族学刊,2011,2(4):74-84. 被引量:5
-
10徐其超.历史实在性、神话传奇性、社会全景性——《格萨尔王传》与《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情节比较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11):151-159. 被引量:7
-
1栗原小荻.时间作证:日月与江河共存——《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评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8):125-127. 被引量:1
-
2徐其超.面对全球化语境的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47-48. 被引量:3
-
3意西泽仁.献上心中的哈达──《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四川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序[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2):35-35.
-
4沙马拉毅,阿牛木支.民族文学研究的地域拓荒与理论创新——评《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5):34-36. 被引量:2
-
5谢泳.储安平研究小史——读韩戍《储安平传》[J].书屋,2015,0(12):46-48.
-
6欧阳发.第二轮修志试点的重要收获——评新编《义乌市志》[J].中国地方志,2013(7):25-27.
-
7马瑞祥.践行群众办报思想的重要收获——兼谈全媒体背景下地方党报传播力建设[J].新闻论坛,2012,26(2):8-9.
-
8居晨.文学批评理论与媒介解读[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11(1):21-24.
-
9小泉.杨云才的诗集《西部和她正年轻》[J].民族文学,1992(8):64-64.
-
10杨荣,徐其超.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联姻三十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170-175.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