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著述作为学者学术水准和教学活动的文献标本,通常是在口传心授中逐渐成型的。经过日积月累、千锤百炼,其书方才从无到有,乃至规模初备。故即使前修未密,亦可后出转精。授课作为著述编撰的早期方式,多以原典为依托,化自我阅读于传授学生,融自足与利他为一体。或学者先有理念,讲义则无中生有,日渐丰满。或学者在口授基础上,列出纲目,通过编、撰、纂、著等方式,渐次形成稿本讲义。讲义下发形成早期传播,行课中所获反馈,又促成讲义再次完善。讲义在师生间内部传播,又借力社会出版,化身著述,从远至近,并推己及人。著述回过头来反哺教学,在讲义与著述之间回环往复,学术与教学相濡以沫。国立四川大学堪称此中范式,其学者云集,著述丛生,从讲义按需编撰,转化成学术著述,师生间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形成序列出版,脱颖而出,实现小众图书向学术名著的华丽转身。
出处
《中国编辑》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87,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