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真相”时代下的舆论引导思考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反转新闻"的不断上演对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造成了冲击,而"后真相"时代则使得新闻真实性的地位被打压,新闻的价值标准发生了新的变化,与之相伴相生的是舆论反转。自媒体的发展以及新闻发布的"低门槛"在给公众创造发声机会的同时,也使得新闻乱象丛生,甚至谣言四起,这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公众造成了信息恐慌,因此"后真相"时代的新闻真实性查验和正确的舆论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
房玉婷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传播与版权》
2017年第7期6-7,11,共3页
关键词
“后真相”
反转新闻
舆论引导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6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66
参考文献
3
1
袁光锋.
公共舆论建构中的“弱势感”——基于“情感结构”的分析[J]
.新闻记者,2015(4):47-53.
被引量:27
2
张涛甫.
网络舆论生态的治理策略[J]
.新闻与写作,2016(7):22-25.
被引量:13
3
黄鸿业.
“舆情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其规制[J]
.青年记者,2015(9):22-23.
被引量:50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赵国新.
情感结构[J]
.外国文学,2002(5):79-84.
被引量:40
2
张翼.
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冲突意识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5(4):115-129.
被引量:91
3
雷蒙德·威廉斯著,王尔勃,周莉译.《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第117,123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
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7-49页.
5
布鲁斯·宾伯.《信息与美国民主:技术在政治权力演化中的作用》,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25页.
6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不同群体“弱势”感受对比分析报告:“弱势”缘何成普遍心态》,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3402538.html.
7
《“弱势感”何时消散》,《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3月29日.
8
吴晓锋:《当代中国社会不公感的政治社会学分析》,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14年.
9
马克斯·舍勒著,罗悌伦,林克,曹卫东译:《价值的颠覆》第10页,第13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10
Marcella Szablewicz: "The 'losers' of China' s Internet: Memes as 'structures of feeling' for disillusioned young netizens" , China Information. 2014, Vol. 28(2) 259 - 275.
共引文献
86
1
李文军.
大数据时代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结构研究[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0(9):48-55.
被引量:1
2
申金霞,万旭婷.
虚假信息图像传播的意象表达与社会情感风险[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2(5):191-206.
被引量:2
3
王超群.
共情与正义:美国弗洛伊德事件抗议运动中的情感动员[J]
.全球传媒学刊,2022,9(4):100-116.
被引量:4
4
李婷婷.
浅析媒体在助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展的作用[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12):138-139.
5
崔爽爽.
网络舆情反转案例探析——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14):324-324.
被引量:2
6
桂勇,李秀玫,郑雯,黄荣贵.
网络极端情绪人群的类型及其政治与社会意涵 基于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数据(2014)的实证研究[J]
.社会,2015,35(5):78-100.
被引量:47
7
杜淑颖.
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反转现象研究[J]
.办公自动化,2019,24(5):31-33.
8
杜淑颖.
网络环境下“反转新闻”的群体心理研究[J]
.办公自动化,2019,0(17):27-29.
9
解庆锋.
心理场对舆论场的影响研究[J]
.当代传播,2016(1):53-55.
被引量:10
10
苗伟山,隋岩.
2015年中国网络事件研究概述[J]
.国际新闻界,2016,38(1):53-6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72
1
魏永,陈海涛,曹鲁娜.
数字舆论生态下的舆论引导与危机处置[J]
.南京社会科学,2021(6):131-139.
被引量:12
2
郝庆军.
作为研究方法的知识考古学[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112-116.
被引量:12
3
陈力丹.
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J]
.国际新闻界,1998,20(Z1):84-90.
被引量:83
4
向玉乔.
西方元伦理学的三个基本问题[J]
.伦理学研究,2004(5):43-48.
被引量:2
5
贾中海.
哈贝马斯对罗尔斯事实与价值关系二元论的批判[J]
.学习与探索,2005(3):60-63.
被引量:8
6
吴晓春.
新闻真实性的重新审视[J]
.当代传播,2005(4):45-48.
被引量:16
7
黄晖.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理论剖析[J]
.法国研究,2006(2):30-34.
被引量:12
8
王刚.
休谟问题研究述评[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3):26-30.
被引量:10
9
曹劲松.
论拟态环境的主体建构[J]
.南京社会科学,2009(2):98-103.
被引量:58
10
朱婧.
简论拟态环境[J]
.新闻爱好者,2009(10):8-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7
1
郭锋.
后真相时代的公众舆论“游戏模型”[J]
.新媒体研究,2018,4(3):10-12.
被引量:1
2
黄秋萍.
后真相时代新闻价值要素的变化[J]
.新闻世界,2018(4):77-80.
被引量:7
3
张庆园,程雯卿.
回归事实与价值二分法:反思自媒体时代的后真相及其原理[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0(9):51-67.
被引量:36
4
杨韫珏.
后真相时代的真相构建与公众参与[J]
.今传媒,2019,27(5):58-61.
被引量:2
5
马璇,焦宝.
后真相时代次生舆情的成因及其应对[J]
.中州学刊,2019(12):167-172.
被引量:20
6
张侃.
拟态环境的重构与后真相的兴起——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治理[J]
.新媒体研究,2024,10(9):1-7.
7
葛璐瑶.
“后真相”时代的新闻反转现状研究[J]
.科技传播,2018,10(5):25-2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6
1
杨洸,邹艳雪.
分歧的弥合:智能媒体时代舆论极化的症结与治理[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3(2):5-25.
2
赵芮.
后真相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嬗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1,21(3):92-98.
被引量:9
3
王有加.
关于网络时代“后真相”的追问:本质、困境及治理策略[J]
.思想理论战线,2023(2):115-122.
被引量:2
4
李玉媛,胡梦婷.
后真相时代传媒与司法良性互动的重构[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12):177-180.
被引量:1
5
滕文强.
后真相时代的舆情传播[J]
.传播力研究,2018,0(12):224-225.
6
南长森,许楠.
问题广域与智能培育:2018年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综述[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70-92.
被引量:5
7
杜志强,支少瑞.
网络政治谣言的危害及治理[J]
.中州学刊,2019(4):161-165.
被引量:12
8
毕宏音,田华.
舆情“类反转”现象分析与反思——以“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J]
.情报杂志,2019,38(7):103-110.
被引量:10
9
喻国明,钱绯璠,陈瑶,修利超,杨雅.
“后真相”的发生机制:情绪化文本的传播效果——基于脑电技术范式的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4):73-78.
被引量:32
10
石晓博,吴娟,屈忆欣,杨庆仪.
融媒时代如何引导和壮大网上主流舆论[J]
.新闻知识,2019(8):42-44.
被引量:2
1
于业成,尹铃瑕.
网媒舆论引导思考[J]
.新闻前哨,2017(8):25-27.
2
韩浩月.
“为知识付费”只不过是新一轮的信息恐慌[J]
.中国消费者,2017,0(7):62-62.
3
一月要闻[J]
.浦东开发,2017,0(6):62-63.
4
何家弘.
小说连载·古画之谜[J]
.人民法治,2017,0(8):112-115.
传播与版权
201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