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凤阳歌》的流变在中国传统戏曲发展中的艺术价值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为了追溯《凤阳歌》的流变,探讨其在中国传统戏曲发展中的艺术价值,概述了《凤阳歌》的产生与流变,分析了《凤阳歌》的流变对中国传统戏曲发展的影响。流布在淮河流域两岸的,以凤阳县为主体向周边地区蚌埠、怀远、临淮等地流行开来的民歌,统称为凤阳歌。明朝皇帝朱元璋为使家乡凤阳迅速富裕起来,采取人口迁徙政策,凤阳花鼓艺人在人口迁徙过程中广泛传播凤阳民歌,并吸收其他地方民歌和戏曲的音乐元素,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经调查,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县都有凤阳歌及其变体流传;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间歌曲与凤阳歌同宗系的曲调有300余种,也正是这种传播、流变促成了中华民族民歌形成了多元化的特色,促进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
作者 杨尚翡
出处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95-98,共4页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基金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项目"地域视角下‘凤阳花鼓’的民族唱腔和审美风格研究"(SK2015B27) 滁州学院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民族声乐的唱腔风格与审美个性研究--以安徽地方戏凤阳花鼓为例"(2014qd07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3

  • 1蔣星煜.凤阳花鼓的演变与流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2):38-48. 被引量:12
  • 2冯光钰.从凤阳歌看“同宗民歌”的传播流变[J].音乐研究,1991(2):81-86. 被引量:23
  • 3许国红.凤阳歌的历史渊源初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1):24-26. 被引量:5
  • 4[7]黄芝冈.从秧歌到地方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41.
  • 5安徽省凤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凤阳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692.
  • 6夏玉润,吴庭美.凤阳古今[M].合肥:黄山书社,1986:5 - 6.
  • 7钱德苍.缀白裘;六集一卷[M].汪协如,校点.北京:中华书局,2005:15.
  • 8台静农.山歌原始之传说[J].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第2辑.台北:东方文化书局,1971:137.
  • 9孔尚任.平阳竹枝词.踏歌词[M]//汪蔚林.孔尚任诗文學..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62:401.
  • 10戴朝庆,崔琳.安徽民歌200首[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

共引文献28

同被引文献11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