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言说与追寻:评《我不是潘金莲》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冯小刚电影是书写中国底层经验"当代性"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而《我不是潘金莲》以独特的视角,以"社会互文本效应"将李雪莲普通的民间诉求演变为"民告官"的荒诞闹剧,直接介入当下国民生存的精神境遇与社会心理状态,从而言说底层经验的"当代性"。在此过程之中,通过对现实语境的转换和对照,形成了"乡土"与"现代"的极端表达,凸显了个体生存境遇与价值追寻的尴尬与无奈,构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
作者 桑盛荣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10-112,共3页 Movie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2

  • 1施润玖.《美丽新世界》启示录[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2):25-27. 被引量:4
  • 2程锡麟.叙事理论概述[J].外语研究,2002,19(3):10-15. 被引量:71
  • 3[美]杜威.高建平译.艺术即经验[M],商务印书馆,北京,2005.
  • 4刘悦笛.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M].南京出版社,2007.
  • 5叶浅予.细叙沧桑记流年[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2:397.
  • 6朱其当代艺术中的底层社会一一张建华作品研讨会[J].艺术地图,2009(2).
  • 7蒋文博.意义的漂移:被中国当代艺术言说的底层人物[J].艺术地图2008(9).
  • 8李心峰.艺术类型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 9高建平.中国艺术中的表现性动作[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
  • 10[法]罗丹.罗丹艺术论[M],傅雷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共引文献10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