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校漂族”现象生成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采取理论分析、案例文本、描述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从"校漂族"自身及父代的心理定位、网络时代中就业模式的变化、高校具有的开放性与包容性等角度重新梳理"校漂族"生成机制,并分维度讨论了其影响效应及程度,为社会正确对待这一现象提供一定的启示。
作者
陈慧义
机构地区
齐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101,共5页
China Youth Study
基金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交往与对话-从交往理论看改革开放以来山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15CDSJ03)
关键词
校漂族
生成机制
影响效应
启示
分类号
G647.3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8
1
王处辉,朱焱龙.
高等教育获得与代际流动:机制、变迁及现实[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2):174-181.
被引量:10
2
许欣,邓士昌,齐春艳,张凤民.
路径依赖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啃老”现象的心理机制研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1):72-75.
被引量:2
3
陈冲,杨萍.
从社会距离的角度看校漂族的社会融入[J]
.中国青年研究,2012(4):51-54.
被引量:6
4
陈冲.
对“校漂族”与在校生关系的调查与思考[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4):39-40.
被引量:4
5
陈品冬,陈锡彬.
“校漂族”的形成原因及影响研究[J]
.成功,2013(8):165-165.
被引量:1
6
王廷.
宁波“校漂族”现状、启示及对策[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3):81-84.
被引量:8
7
侍旭.
校漂族生存现状与问题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05(8):32-35.
被引量:6
8
王静珊.
“校漂族”毕业群体对高校的影响及应对机制[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3(4):23-25.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郭东波.
多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建构[J]
.理论月刊,2009(10):186-188.
被引量:7
2
李哲.
缓冲地带——“校漂族”现象关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12):68-69.
被引量:1
3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被引量:2712
4
祁靖.
对"校漂族"的理性思考[J]
.中国青年研究,2005(3):83-86.
被引量:22
5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
.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被引量:3132
6
赵东.
理想与现实的抉择和困惑——“漂族”现象透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1):42-44.
被引量:6
7
顾晖,颜素珍.
怎一个“漂”字了得——对校漂族的研究和思考[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2):22-25.
被引量:5
8
王仕.
论大学生“校漂族”成因及分析[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46-47.
被引量:7
9
郭丛斌,闵维方.
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J]
.教育研究,2007,28(5):3-14.
被引量:132
10
何俊 钱敏.大学生“校漂族”现象分析及应对措施.教育园地,2006,(5).
共引文献
34
1
费利,陈孔祥.
我国“校漂族”研究现状述评[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0(3):34-36.
被引量:3
2
张静,赵永平.
“校漂族”对高校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20(3):9-11.
被引量:7
3
饶志华.
当代“校漂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难点及路径选择[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0(1):49-52.
被引量:4
4
饶志华.
“校漂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难点及措施探析[J]
.继续教育研究,2011(1):110-112.
被引量:1
5
马强.
“校漂”对高校稳定的影响及管理对策[J]
.价值工程,2011,30(22):11-12.
被引量:1
6
任志强.
“校漂”、“蚁族”等毕业生群体对高校稳定的影响[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3(5):43-45.
被引量:1
7
彭跃社,袁翠婵.
“校漂族”对高校安全稳定的影响与对策[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6):116-118.
被引量:1
8
郭强,李莉.
“校漂族”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2(2):77-78.
9
陈品冬,陈锡彬.
贵阳“校漂族”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0):225-226.
10
周艳华,林钻辉,郑大睿,罗日辉.
“校漂”对高校稳定的影响及相关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12(12):37-39.
同被引文献
24
1
郑洁.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1-118.
被引量:245
2
王春光.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
.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被引量:1557
3
祁靖.
对"校漂族"的理性思考[J]
.中国青年研究,2005(3):83-86.
被引量:22
4
吴玉军.
现代社会与自我认同焦虑[J]
.天津社会科学,2005(6):38-43.
被引量:76
5
胡解旺.
论大学毕业生“傍老族”——一种教育社会学解读[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3):127-133.
被引量:7
6
王春光.
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
.社会学研究,2006(5):107-122.
被引量:938
7
方文.
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89-108.
被引量:62
8
周晓虹.
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J]
.社会科学,2008(4):46-53.
被引量:293
9
钱桦.
考研现象的社会学思考——“考研热降温”到“名校崇拜升温”的反思[J]
.继续教育研究,2008(10):171-173.
被引量:12
10
廉思.
我国“校漂族”群体的生存现状与定量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09,24(4):40-44.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2
1
江立华,何毅.
群体转换与校漂族的社会认同[J]
.当代青年研究,2018,0(5):29-34.
被引量:4
2
王帅,章裕程,刘瑶,周海玲.
“研漂族”的现状、形成与出路[J]
.青少年学刊,2019(3):14-18.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王帅,章裕程,刘瑶,周海玲.
“研漂族”的现状、形成与出路[J]
.青少年学刊,2019(3):14-18.
2
李婷婷,夏当英.
困境与调适:“合租型”考研群体的社会交往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32-36.
3
耿楚惠,谢芳琳.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慢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6):31-33.
被引量:1
4
陈相云.
自我范畴、内群吸引与青年陷入传销的过程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24(1):72-83.
被引量:1
1
刘桂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问题和新思考[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4):73-75.
2
范荣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党政关系的历史变迁再认识[J]
.福建党史月刊,2011(16):20-23.
3
吕莉莉.
谈如何增强“四个意识”,打造坚强领导核心[J]
.才智,2017,0(15):209-209.
被引量:1
4
陈安,房亚楠.
多舆情事件的演化机理及其公众关注度的替换/叠加效应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24-29.
被引量:10
5
赵学功.
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一种深厚文化传统[J]
.学术前沿,2017(16):12-23.
被引量:3
6
毕波,周亦皓,李亮.
OBS型氟蛋白泡沫灭火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J]
.武警学院学报,2017,33(8):10-13.
被引量:4
7
谢海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生存型与发展型矛盾的特征及治理之道[J]
.理论导刊,2017(9):26-31.
被引量:1
中国青年研究
201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