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分析性文类”与“本土文类”——基于蒲溪羌族口头民俗的田野研究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民俗学的分析性文类概念已经被研究者广泛接受,而在实际的民俗生活中,民众有关于其口头民俗的本土文类概念。文章讨论蒲溪羌族口头民俗文类。首先,民众的文类意识并不一定建立在形式性标准上,而更多是建立在该文类被使用的典型场景上。第二,本土文类的辨识标准往往是主位的,例如蒲溪人根据一则叙事的亲历感,来区分ta?pi和lumet?i两个文类。第三,文类是具有权威等级的,只有特定身份的人群才能使用相应权威等级的文类,并且不同权威等级的文类在交流系统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第四,文类具有互文关系,这种互文关系影响了文类的最终实现形式。总而言之,文类并不是一个被给定的模板,它只是一个潜在的认知和表意的框架,必须在现实的交流行为中实现。
作者 范雯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17年第2期21-32,共12页 Folk Culture Forum
基金 北京大学才斋奖学金项目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4

  • 1杜桐.关于民间文学的加工创作问题——黎族叙事诗“甘工鸟”后记[J].学术研究,1960(1):47-52. 被引量:1
  • 2林莺.鲁迅论民间文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7,14(1):209-224. 被引量:2
  • 3马克.本德尔,付卫.怎样看《梅葛》:“以传统为取向”的楚雄彝族文学文本[J].民俗研究,2002(4):34-41. 被引量:35
  • 4石泰安 耿昇译.《川甘青藏走廊古部落》[M].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 5.《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M].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公司,1997年..
  • 6王明珂.《根基历史:羌族的弟兄故事》[A].黄应贵主编.《时间、历史与记忆》[C].中研院民族研究所(台北),1999年版..
  • 7Lewis A. Coser, "Introduction: Maurice Halbwachs," in On Collective Memory, ed. & trans, by Lewis A. Coser(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 8Maurice Halbwachs, Les cadres sociaux de la memoire (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52).
  • 9Frederick Bartlett,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pp. 199-202, 296.
  • 10James Fentress and Chris Wickham, Social Memory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2), p. Ⅸ .

同被引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