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化遗产旅游消费的边界体系构建 被引量: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事项及其物化符号,是不同人群共同体在特定的时空经纬内处理天、地、人之间关系的产物,具有自我规定性。随着时空资本化和消费个体化的发展,文化遗产逐渐成为人们旅游的吸引物,从"我者"的生活转变为"他者"消费的商品,在利己主义为导向的个体化、差别化消费取向引导下,各类行为体的行为超越了文化遗产存续的自我边界,造成文化遗产的异化。因此,文化遗产旅游消费应以利他主义的合作、共享、简约化消费取向为指导,以文化遗产存续的自我边界为基础,以此构建文化遗产旅游消费的边界体系。
作者 吴兴帜
机构地区 云南民族大学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64,共7页 National Arts
基金 2016年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中国-东南亚跨境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32

  • 1项一峰.初谈佛教石窟供养人[J].敦煌研究,1997(1):98-102. 被引量:9
  • 2高文.名人名馆著千秋——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五十年[J].杜甫研究学刊,2006(1):82-86. 被引量:3
  • 3谢静.敦煌石窟中西夏供养人服饰研究[J].敦煌研究,2007(3):24-31. 被引量:14
  • 4张乃剑.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R].中国管理科学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所,2004..
  • 5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志:下册[Z].北京:新华出版社,..
  • 6B. Kirshenblatt - Gimblet. "Intangible heritage ad metacultural production", Musuem International, 2004,56 ( 1 -2).
  • 7M. Hufford (eds.). Conserving Culture. A New Discourse on Heritage.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4. p. 5.
  • 8A. Kearney. "Global awareness and local interest", In Laurajane Smith and Natsuko Akagawa(eds). Intangible Her- itag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87. p. 210.
  • 9D. Munjeri.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from difference to convergence", Musuem International, 2004,56 (1 -2) .13.
  • 10L. Smith and E. Waterton. " ' The envy of the world?' Intangible heritage in England", In L. Smith and N. Akaga- wa. (eds). Intangible Heritage.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kedge. 2009. p. 292.

共引文献41

同被引文献120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9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