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府新论》
1998年第2期9-12,23,共5页
New Horizons from Tianfu
同被引文献9
-
1陈云贤.企业并购风险与收益[J].经济研究,1998,(8):13-16.
-
2汤姆·科普兰 贾辉然等(译).价值评估[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
3陈云贤,经济研究,1998年,8期,13页
-
4郭元唏,天府新论,1998年,2期,9页
-
5贾辉然(译),价值评估,1997年
-
6张曙光,张平,盛洪,王诚,仲继银,杨帆,刘霞辉,韩孟,魏众,桁林,左大培,王利民.改革的累积效应和一致性稳定政策选择——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J].经济研究,1997,32(9):3-12. 被引量:12
-
7唐宗焜.不完全资本市场中的企业扩张——青岛海信集团的并购策略[J].经济研究,1997,32(11):16-21. 被引量:4
-
8陆玉明.论企业兼并中的协同效应[J].中国软科学,1999(2):43-45. 被引量:7
-
9王庆荣.企业兼并失败原因探析[J].发展研究,1999,16(7):40-4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9
-
1王凤荣.企业扩张中的内部资产重组[J].证券市场导报,2001(2):36-41. 被引量:1
-
2冯文杰,韩伯棠.永乐&大中 一段无果的姻缘[J].企业管理,2006(9):64-69.
-
3冯文杰,韩伯棠.家电连锁行业的广告营销策略分析——如何提高“及时战力”[J].商场现代化,2006(11Z):141-141.
-
4武晓玲,陈正飞,王艳欣.论我国成熟期企业海外上市的增值机会——以中国与新加坡企业估值间的差异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2006,24(4):40-45.
-
5王国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与资本市场制度创新[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5-18.
-
6蔡柏良.基于企业并购收益和交易价格的微观模型解析[J].经济管理,2007,33(16):15-19.
-
7路芳.企业并购估价方法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29):64-64.
-
8周茂,陆毅,陈丽丽.企业生产率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5,31(11):70-86. 被引量:76
-
9周琳,张秋生,汪晓霞.论企业并购中的过度支付风险[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4):29-30. 被引量:3
-
1周小知.中外企业兼并收购的形式和程序之比较[J].经济导刊,1995(6):18-29.
-
2徐炎.企业并购的动因及形式[J].辽宁财税,2002(7):20-22. 被引量:1
-
3江小涓.跨国公司在华购并[J].IT经理世界,2002(14):61-62.
-
4纪建悦,殷克东,常言,曲振刚.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应用的分析[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1999,0(3):48-52.
-
5王刚,王晋全.企业购并的合理规模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3(3):8-10.
-
6王崴洋.企业购并 资本扩大的捷径[J].化工管理,1999(12):9-9.
-
7罗奎亮,赵宝权.杠杆收购在国内行得通吗[J].中外管理,1998(7):39-40.
-
8陈淑兰.企业购并的动因及形式[J].辽宁经济,2005(5):74-75.
-
9孙易祥.企业购并及其会计方法的选择[J].湖南财政与会计,1999(12):2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