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华枸杞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试验以中华枸杞带嫩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开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通过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外植体芽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各个阶段最佳培养基组合进行研究。试验表明:芽诱导培养基以Ms+6-BA0.5+IAA 0.1为最佳;芽增殖以Ms+6-BA 0.5+IAA 2.0为最佳;生根培养以1∕2Ms+NAA 0.1-0.5为最佳,栽培基质以草炭∶河沙=1∶1为宜。
作者
李丹
吴海红
岳玲
吕春晶
王丽波
机构地区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出处
《辽宁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86-88,共3页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中华枸杞
植物激素
组织培养
分类号
S567.103.8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吴建华,王锦秀.
枸杞新品系0502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10,51(3):10-11.
被引量:5
2
廖思红.
枸杞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3):7700-7701.
被引量:3
3
唐晓杰,孙萍,马德宝.
枸杞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2):204-207.
被引量:9
4
包振华,郭军战,周玮,张杨,何志美,胡丽娟.
枸杞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优化[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5):73-76.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37
1
王平.
枸杞子的现代研究与临床新用途[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2):41-42.
被引量:16
2
田惠桥,肖翊华,刘文芳.
枸杞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简报)[J]
.实验生物学报,1993,26(1):89-93.
被引量:10
3
高南南,田泽,李玲玲,徐丽珍.
枸杞乙醇提取物对D-半乳精所致衰老小鼠的改善作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6,12(1):24-26.
被引量:14
4
张国柱,王仑山,潘有福,赵力宏,孙玉,王亚馥.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同步控制──Ⅰ枸杞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4):88-91.
被引量:6
5
刘玉红,王淑强,王善敏.
鸭茅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简报)[J]
.草地学报,1995,3(2):171-172.
被引量:8
6
梁称福.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与应用概况[J]
.经济林研究,2005,23(4):99-105.
被引量:63
7
罗青,李晓莺,巫鹏举,何军,曹有龙.
枸杞组织培养中青霉素对细菌污染的抑制作用[J]
.宁夏农林科技,2006,47(3):6-6.
被引量:13
8
高红兵,唐晓杰,孟庆繁.
高浓度6-BA诱导酸樱桃苗的玻璃化苗内源激素含量变化[J]
.林业科学研究,2006,19(4):488-490.
被引量:20
9
史伟,陈志国.
枸杞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J]
.草业与畜牧,2006(10):5-8.
被引量:12
10
栗茂腾,王艳婷,甘露,李红,付春华,余龙江.
药用植物刺山柑快繁再生体系的建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6(1):25-29.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34
1
董立峰,马理,王伟伟,付金锋,王凤宝.
5个枸杞菜品种硬枝扦插成活率及新抽生枝条生长速度的比较[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24(3):32-33.
被引量:2
2
于馨恒,刘兵,王春露,宁淑香,姜长阳.
小天仙子组织培养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39(3):47-48.
被引量:6
3
冯美,张宁,张锦涛,张宏宝,刘听利.
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细胞壁组分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1):40-42.
被引量:4
4
张玲玲,郭军站,张敏,杨梅,姜晓丹.
垂丝海棠无菌体系建立研究[J]
.北方园艺,2012(10):126-129.
被引量:5
5
杨恩让,刘晓敏,解庆.
山桐子离体培养植株再生[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6):95-98.
被引量:9
6
鲍红春,李小雷,王建平,王建民.
枸杞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14,29(1):89-92.
被引量:11
7
廖思红.
枸杞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3):7700-7701.
被引量:3
8
侯典云,胥华伟,李雪林,马占强,施江,张改娜.
中华枸杞叶片离体再生技术初探[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2):2928-2931.
被引量:1
9
安焕霞,王占林,陈伟.
不同外植体处理条件对“青杞1号”初代培养过程中组培苗的影响[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4):6-10.
被引量:1
10
李蒙飞,刘建军.
手参愈伤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6):110-11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9
1
秦学毅,朱汝财,韦素美,武波,黄凤宽,李道远,唐建淮.
药用野生稻抗稻褐飞虱鉴定与利用技术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2004,18(6):573-576.
被引量:11
2
庞汉华,汤圣祥.
不同生态型普通野生稻花药培养力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5,9(3):167-171.
被引量:8
3
颜辉煌,胡慧英,傅强,余汉勇,汤圣祥,熊振民,闵绍楷.
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杂种后代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6,10(3):138-142.
被引量:30
4
杨跃生,简玉瑜.
影响水稻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数量和质量的因素[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6,4(2):124-128.
被引量:35
5
周玲艳,秦华明,谢俊平,黄天华.
提高水稻愈伤组织再生频率的研究[J]
.种子,2006,25(7):28-31.
被引量:21
6
张武汉,何强,舒服,邓华凤.
非AA型野生稻资源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J]
.杂交水稻,2006,21(5):1-7.
被引量:7
7
钟代彬,罗利军,郭龙彪,应存山.
栽野杂交转移药用野生稻抗褐飞虱基因[J]
.西南农业学报,1997,10(2):5-9.
被引量:30
8
谭光轩,舒理慧,袁文静,廖兰杰,何光存.
干燥处理对野生稻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和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3(4):485-489.
被引量:10
9
罗琼,胡延玉,周开达.
内源激素对水稻成熟胚培养力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1998,12(4):238-240.
被引量:31
10
禤维言,葛玉红,冯斗,谢鸿锴,刘惠杰.
不同基因型甜高粱愈伤组织与丛生芽诱导条件优化[J]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6):586-59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王玲仙,陈玲,陈越,王波,付坚,肖素勤,柯学,钟巧芳,雷涌涛,余腾琼,程在全.
云南药用野生稻快繁苗在育种中的利用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19,0(5):7-11.
被引量:1
2
余义亮,董霞,凌宇,程然然.
濒危植物华木莲叶片组织培养初探[J]
.景德镇学院学报,2024,39(3):23-27.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郭辉,陈灿,张宗琼,杨行海,梁树辉,张晓丽,徐志健,农保选,李丹婷,夏秀忠,冯锐.
广西药用野生稻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2024,45(5):906-914.
1
王英哲,任伟,徐博,刘艳芝,徐安凯.
根蘖型苜蓿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J]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7(7):174-176.
被引量:2
2
任岗,张玲,贾超,田苗.
建立新型的自动土壤水分共享系统[J]
.新疆农垦科技,2017,40(7):48-51.
被引量:2
3
陈月桂,谭嘉娜,官锦燕,罗剑飘,黄海英,罗青文,杨俊贤,李奇伟.
甘蔗新品种粤糖03-373组培快繁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2017,44(5):13-18.
被引量:5
辽宁农业科学
201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