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政治宣喻剧生成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主流话剧的有机构成 ,政治宣喻剧的生成有着从剧作者到观众到话剧艺术发展规律所共同表现出的历史必然。本文从发生学角度 ,从文化积淀和时代催化两层面 ,揭示剧作主体政治剧自觉意识的形成机制 ;同时又从艺术接受着眼 ,分析了二、三十年代意识形态化了的现实观众对政治宣喻剧生成的参与。
作者
陈坚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6期152-156,共5页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
关键词
政治宣喻剧
生成论
创作主体
自觉意识
美感形式
艺术作品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1
[德]埃·皮斯卡托.《政治剧》,《世界艺术与美学》第5辑第258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版.
2
[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1页以下.
3
上海《民国日报·戏剧周刊》.1930年3月15日.
4
周扬.《中国新文学大系·理论集序》(1927—1937),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5
卢卡契.《托尔斯泰与西欧文学》.《卢卡契文学论文集》(2),第451,45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6
夏衍.《难忘的1930年—艺术剧社与剧联成立前后》,载1958年1月5日《文汇报》.
7
鲁迅.《文坛的掌故》,《鲁迅全集》第四卷第12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8
周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序言》.《周扬文集》(一),第463页.
9
夏衍.《谈<上海屋檐下>的创作》,《夏衍剧作集》第1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10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学与药及酒的关系》,《鲁迅全集》第3卷第51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共引文献
28
1
袁坦中.
前理解、直觉与诉讼证明[J]
.求索,2004(11):136-138.
被引量:2
2
马俊山.
论中国话剧的市民身份及其自我认同[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4):126-146.
被引量:1
3
李卫东.
决策权力和监督权力在创新团队中的不对称配置[J]
.经济管理,2005,31(15):85-89.
4
云德.
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上)[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5,27(5):1-9.
被引量:12
5
王黎君.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儿童视角[J]
.文学评论,2005(6):98-106.
被引量:39
6
刘小平.
新时期文学中道家话语的发生机制及言说途径[J]
.广东社会科学,2006(2):142-147.
7
郜元宝.
1942年的汉语[J]
.学术月刊,2006,38(11):89-102.
被引量:9
8
黄世智.
实验戏剧与中国现代戏剧传统[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3):115-118.
9
王晓.
走出困境:法律论证的认识论再思考[J]
.法商研究,2007,24(6):26-35.
被引量:12
10
刘方政.
对左翼话剧运动和话剧创作的历史考察[J]
.文艺争鸣,2008(3):120-12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
1
胡星亮.
总结中国“普罗戏剧”思潮[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5):10-20.
被引量:4
2
葛飞.
《怒吼吧,中国!》与1930年代政治宣传剧[J]
.艺术评论,2008(10):23-28.
被引量:9
3
刘子凌.
论中国早期左翼演剧的“梅耶荷德倾向”[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6):87-93.
被引量:3
4
唐小兵.
聆听延安:一段听觉经验的启示[J]
.现代中文学刊,2017(1):4-12.
被引量:34
5
贺昌盛,王涛.
“听”的文学:被遮蔽的现代性——兼及“声音”在现代性进程中的隐性效用[J]
.江汉论坛,2017(8):81-87.
被引量:3
6
徐璐.
“诉苦”叙事与1930年代左翼戏剧的情感政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7):96-113.
被引量:1
7
赵学勇.
百年中国红色文艺的文化精神及当代意义[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2(1):46-57.
被引量:4
8
王今.
街头剧的声音实践、跨国流动与本土改造[J]
.文学评论,2023(2):109-11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赵学勇,梁琚雯.
中国左翼“红色鼓动剧”的戏剧表达与“大众化”实践[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74(2):150-159.
1
杨红莉.
汪曾祺小说审美特征生成论[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189-192.
2
刘鹏程.
新文学及其源头初探[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3):102-103.
3
孙国亮.
凋敝的乡土,还能发声吗?——从主体生成论的视角诠释当下乡土文学发声的困境[J]
.当代作家评论,2010(1):116-121.
4
吕汉东.
新诗80年:时空转换与诗美流变[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9(2):56-61.
5
王晋中.
《红楼梦》传奇因子的特色与功能[J]
.红楼梦学刊,2006(6):222-229.
6
柳海莲.
一个涵养丰富、功能重要的艺术形象[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71-172.
7
喻军华.
永恒的,经典的,忧伤的[J]
.散文百家,2006,0(9):44-44.
8
王玉林.
论丁玲与三十年代的女性书写[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3):124-127.
9
王学振.
建构文学思潮学——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之我见[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4):47-48.
被引量:1
10
曾轶峰.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学散论[J]
.理论界,2015(1):134-139.
浙江社会科学
200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