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媒介接触、危险评估与第三人效果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互联网时代,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时,也必须警惕可能面临的风险。2017年5月12日,一款名为“WannaCry”的勒索病毒大规模入侵全球电脑网络,波及近10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也未能幸免。此次勒索病毒事件的警示意义很强,不仅说明个人网络安全意识亟待加强,更给国家网络安全敲响了警钟。
作者
吴陈亮
机构地区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24-25,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关键词
第三人效果
媒介接触
危险评估
电脑网络
互联网时代
警示意义
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1
1
禹卫华.
中国大陆首次实验法“第三人效果”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09,31(2):34-37.
被引量:1
2
关德兵.
网络环境下“第三人效果”延时[J]
.国际新闻界,2009,31(2):38-41.
被引量:8
3
郝雨,谢小芳.
大众传播“第三者效果”研究二十年[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131-136.
被引量:6
4
禹卫华,张国良.
“第三人效果”研究的新动向--“间接影响模式”的提出及其应用[J]
.新闻记者,2008(4):66-68.
被引量:3
5
禹卫华,张国良.
传播学在中国30年:效果研究的反思与进路——以“第三人效果理论”研究为例[J]
.国际新闻界,2008,30(7):15-18.
被引量:16
6
禹卫华.
网络恶搞的“第三人效果”研究--以1772位上海市民为例[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15(4):83-88.
被引量:10
7
禹卫华,岳媛.
戴维森与第三人效果:一种舆论学的视角[J]
.国际新闻界,2009,31(10):11-16.
被引量:12
8
田芬.
从“第三人效果”的角度透视“人肉搜索”[J]
.新闻爱好者,2010(2):75-76.
被引量:5
9
禹卫华.
“第一人”效果:现状、问题与应用[J]
.国际新闻界,2010,32(7):33-37.
被引量:13
10
张天赦.
新媒体应用对“第三人效果”的改变[J]
.新闻传播,2012(1):12-14.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3
1
丁建雄.
新媒体环境下痛并快乐的现代人——反思媒介发展对人和社会的异化影响[J]
.新媒体研究,2018,4(7):120-122.
被引量:1
2
陈丽君,田佩.
第三人效果视域下中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40(5):24-29.
3
罗舒幻.
基于CNKI数据库的“第三人效果”研究文献综述[J]
.东南传播,2023(5):106-110.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荣华.
新媒体发展及其社会影响分析[J]
.中国报业,2022(14):34-35.
被引量:2
1
胡昌平.
云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安全[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7):1-1.
被引量:1
青年记者
2017年 第2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