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梁秉钧将"香港意识"熔炼为一种诗学,或可称为"发现的诗学"。其"发现的过程"藉由观看、倾听和品尝等不同层面展开,打开视觉、听觉及味觉的感官入口,建立个体与世界的关联。其中视觉层面所采用的"移动透视"演变自中国传统山水画,超脱了西方绘画几何学的"焦点透视"。而在听觉层面,梁秉钧强化了新诗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不仅借鉴"纽约派"的"变化的音步"来写诗,还热衷于探讨传媒影像的声色互动。1997年之后梁秉钧还拓展了味觉的诗学维度,探索"舌尖上的世界",考察"流散文化"的复杂变迁。除了锤炼语言文字,梁秉钧也利用综合媒体来演绎纷繁混杂的都市生活,在传统文学文本遭遇视听影像冲击的今天可谓别开生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102,共9页
Literary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华文化和华文文学"(批准号14ZDB080)
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年学者培养专项"流散汉语新诗的艺术创新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批准号:16CQXJ1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