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血液凝血因子变化分析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了解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外周血液凝血因子的变化。方法:以2016年1月1日-5月31日在我站参加成分献血献血者50例为观察对象,分析比较采前及采后10min内献血者外周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凝血酶时间(TT)、Ⅷ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50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前、采后其外周血Ⅷ因子及FIB的含量分别为(1.45±0.40)IU/ml、(2.62±0.46)g/L和(1.14±0.37)IU/ml、(2.01±0.41)g/L,两个指标的采后均值分别比采前均值低0.31IU/ml和0.51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7.01,P<0.05)。APTT采前均值比采后均值延长3.9s(t=4.55,P<0.05),但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外周血PT、TT的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1.65,P>0.05)。结论:献血者单采前后主要对外周血的内源性凝血系统指标有影响,对外源性凝血系统指标影响不明显。
作者 黄艺 陈惠民
机构地区 泉州市中心血站
出处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8期2773-2774,共2页 The Journal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5

共引文献3

同被引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