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成祖永乐初年编纂的《永乐大典》是一部超大型的百科全书,计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收录七八千种书籍,约四亿五千万字。关于《永乐大典》的编纂动机,学界颇有争议,有人主张朱棣编大书是为笼络人心,"消弭不平之气"以巩固政权;有人认为《永乐大典》是明初"稽古右文"的文化盛举。笔者提出第三说:《永乐大典》是朱棣刻意包装自己的形象工程。《永乐大典》所录书籍,不少后来失传,因此在清代掀起了一股从《永乐大典》辑录古籍的热潮,乾隆中后期尤然,所获甚丰,很多编入《四库全书》。由于腐败,晚清时《永乐大典》散失严重,以致如今仅存813卷。辑佚者代不乏人。而两百多年来辑得的语言文字学古籍仅四五种。进入21世纪,丁治民教授以十年之功从残存的《永乐大典》中辑得25种书,3263条,约30万字,于2015年出版了《〈永乐大典〉小学书辑佚与研究》,这是近年中国语言文字学和文献学的重大成果,应予褒扬。对有关《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笔者"学"而且"思",亦提出一些浅见以就正于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