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北平原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东北玉米机械化收割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玉米收割方式,玉米秸秆还田,是解决玉米秸秆焚烧,提高土壤有机质的主要途径,秸秆碎混还田、秸秆翻埋还田、秸秆集条覆盖还田、秸秆覆盖免耕还田、秸秆有机肥堆制后还田是秸秆还田的五种主要方式。根据五种方式的优缺点,因地制宜的选择。
作者
张晓波
机构地区
哈尔滨市双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9期53-53,共1页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 Equipments
关键词
东北玉米
秸秆还田
模式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2
1
张英夫.
推进玉米秸秆还田技术 逐步培肥土壤地力[J]
.吉林农业,2016(8):66-67.
被引量:1
2
王现锁,张胜恋,张增芬,赵现锋,回京敏.
秸秆还田技术及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中的作用[J]
.河北农业,2009(10):20-2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徐瑞宝,刘进洪,王志林.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机械化, 2011,(06).
2
骆娅君,陈新.
推广开发试验齐头并进——江苏省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J]
.农机推广,1998(3):11-11.
被引量:1
3
咸玉双.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2015(8):203-203.
被引量:6
4
王丽伟,王川,王伟.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现状与对策——以安徽省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4):293-293.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46
1
石洁,王振营,何康来.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病虫害发生趋势与原因分析[J]
.植物保护,2005,31(5):63-65.
被引量:99
2
王晓鸣,晋齐鸣,石洁,王作英,李晓.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J]
.植物病理学报,2006,36(1):1-11.
被引量:236
3
苏前富,张伟,宋淑云,晋齐鸣,李红,张欣芳,隋晶.
2007年吉林省玉米主要病害调查及其发生趋势预测[J]
.玉米科学,2008,16(5):135-137.
被引量:17
4
燕红,苏俊,于彩莲,艾恒雨,张晓甜.
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37(3):259-262.
被引量:15
5
乔江涛,郭荣波,袁宪正,师晓爽,许晓晖,范晓蕾,邱艳玲.
玉米秸秆厌氧降解复合菌系的微生物群落结构[J]
.环境科学,2013,34(4):1531-1539.
被引量:37
6
穆春雷,武晓森,李术娜,马鸣超,李俊,沈德龙,朱宝成.
低温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纤维素酶学性质[J]
.微生物学通报,2013,40(7):1193-1201.
被引量:59
7
萨如拉,高聚林,于晓芳,胡树平.
玉米秸秆低温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J]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9):4082-4090.
被引量:41
8
李文明,李伟英,陆辉,乔羽,王峰.
供水管网水样R2A培养基细菌总数测定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
.净水技术,2014,33(6):66-70.
被引量:6
9
顾美英,唐光木,葛春辉,马海刚,张志东,徐万里.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和田风沙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4):489-498.
被引量:57
10
于志亮.
谈秋整地的几种整地模式[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6(12):75-7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董怀玉,董智,刘可杰,王丽娟,刘培斌,侯志研.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20(6):104-108.
被引量:8
2
王一然,康志超,朱国鹏,王洋,其格其,于洪文.
耐低温玉米秸秆降解菌群的优化及其效果[J]
.浙江农业学报,2022,34(12):2720-2727.
被引量:8
3
徐琳琳.
秸秆碎混还田技术及应用[J]
.农业机械,2024(6):48-50.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王宇,郭玉莲,罗婵,丛克强,苏保华.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2(3):38-42.
被引量:3
2
李天娇,卓富彦,陈冉冉,李荣德,史爱民.
秸秆还田对玉米病虫草害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植保导刊,2022,42(1):23-29.
被引量:9
3
董智,王丽娟,刘可杰,董怀玉,侯志研,张海东.
种衣剂和微肥对玉米茎腐病发生危害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22,30(3):151-155.
被引量:2
4
王丽娟,董怀玉,董智,张明会,刘可杰,杨蕾.
以菌土覆盖法鉴定玉米品种对茎腐病抗性的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23,43(3):5-8.
5
邱丽丽,李丹丹,张佳宝,赵炳梓.
基于共现网络的关键微生物对秸秆还田土壤小麦产量的影响[J]
.土壤学报,2023,60(2):491-502.
被引量:5
6
刘四义,韩燕来,李培培,张勤斌,黄惠,葛安辉,熊超,吴传发,邓娜,张丽梅.
施肥管理措施对潮土和红壤作物氮素利用效率与病虫害发生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3,29(6):1013-1024.
被引量:2
7
张婷,冯曼,张莹莹,张玲,李新畅,李海燕,石爱丽,李洁.
堆肥用低温菌的筛选与鉴定[J]
.安徽农学通报,2023,29(13):123-127.
8
曾叶,庄文颖,余知和,曾昭清.
低温降解玉米秸秆的木霉菌株筛选[J]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9):3939-3951.
被引量:1
9
王鑫,彭仕乐,张旭屹,张宏森,毛国涛,谢慧,宋安东.
秸秆堆肥功能微生物与高效降解菌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2024,43(4):22-28.
被引量:1
10
孟庆立,师亚琴,杨少伟,刘丹,刘娟娟,范春燕.
陕A群、陕B群玉米自交系抗病性鉴定及产量评价[J]
.中国种业,2024(5):88-95.
1
田撷英.
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概述[J]
.粮油加工(电子版),1995(5):2-2.
被引量:4
2
刘福庆,刘东林,张玉英,王兴强.
谈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与技术要点[J]
.新农村(黑龙江),2013(24):128-128.
被引量:2
3
程云波.
怎样恢复和提高耕地的土壤肥力[J]
.农村科技开发,2001(3):15-16.
4
孙玉贤,孙伟东.
梅河口市秸秆综合利用经验及探索[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7(9):58-59.
被引量:1
5
促进玉米经济由“量”到“质”的革命性提升[J]
.黑龙江粮食,2017(5):9-10.
6
高远.
海藻酸磷酸二铵:让传统二铵增效 助企业加速转型——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袁亮博士[J]
.中国农资,2017,0(27):22-22.
7
五年砥砺前行 吉林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障碍[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7,0(10):8-9.
8
农昌豪.
玉米套种指天椒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实践浅析[J]
.南方农业,2017,11(21):38-38.
被引量:4
9
张应天.
长三角地区秸秆的综合利用路径分析[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7,37(5):9-11.
10
黑龙江省:开展玉米秸秆还田作业补助[J]
.农机科技推广,2017,0(9):23-23.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