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族身份的认同与消解——《追风筝的人》中“风筝”意象的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风筝"这一意象作为贯穿整篇小说情节的重要线索,具有多重象征意义。这个意象背后是一个蕴涵丰富的文化实体,"风筝"意象的塑造不仅是为了对个人命运的阐述,而且作为一种民族身份的符码,具有更加深刻的社会意义。
作者
黄海英
机构地区
新疆财经大学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10期85-87,共3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基金
20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媒介与地域:新疆地域文化传播中的形象建构"(XJEDU2016S012)
关键词
意象
认同感
民族主义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张方丽,王璐.
《追风筝的人》中三大意象间的二元对立模式[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121-123.
被引量:1
2
李争,张秀丽.
身份认同的焦虑与找寻——读《追风筝的人》[J]
.学术界,2013(2):229-236.
被引量:13
3
尚必武,刘爱萍.
卡勒德·胡赛尼访谈录[J]
.外国文学动态,2007(5):9-11.
被引量:45
4
陈美陵.
浅析《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J]
.文学教育,2011(1):143-144.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余钢.
身份认同感的缺失及其寻找的焦虑——《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的身份认同轨迹[J]
.电影评介,2009(5):47-48.
被引量:21
2
储卉娟.八月,仰望灿烂千阳[N].中国读书报,2007-08-15(10).
3
Abrams,M.H.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7 e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Original work published1981 ),2004:311.
4
Di Yanni,Robert.Literature:Reading Fiction,Poetry,Drama and Other Essay[M].New York:McGraw2Hill.Inc,1990:444.
5
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0,25,34,49,52,63,65,213,258.
6
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6—30页.
7
索绪尔.普通语言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8
陶家俊.《身份认同》.载《西方文论关键词》.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465页.
9
Khaled H osseini The Kite Runner Inter- national Edition Riverhead Books New York, pp. 5,9,13,14,23,24,25,114,122,132,133,306,307,312.
10
尚必武,刘爱萍.
卡勒德·胡赛尼访谈录[J]
.外国文学动态,2007(5):9-11.
被引量:45
共引文献
65
1
陈棠.
救赎:殊途同归——论比萨奇和胡赛尼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之异同[J]
.作家,2011(4):32-33.
2
尚必武.
《灿烂千阳》中的态度系统及其运作:以评价理论为研究视角[J]
.山东外语教学,2008,29(4):18-23.
被引量:29
3
康军辉,常中华.
阿米尔的背叛、救赎与自我实现[J]
.电影文学,2010(13):86-87.
被引量:4
4
杨缕,韦琴红.
论《追风筝的人》中女性形象的蜕变[J]
.新西部(理论版),2011(8):138-138.
被引量:2
5
黄莹.
《追风筝的人》中的意象呼应及其文化隐喻[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70-74.
被引量:17
6
李青霜.
绝望中的希望 拯救生命的力量——评胡赛尼的《灿烂千阳》[J]
.外国文学,2012(6):65-71.
被引量:12
7
薛媛.
《追风筝的人》看外国文学中的精神救赎[J]
.神州,2013(3):8-8.
被引量:2
8
李争,张秀丽.
身份认同的焦虑与找寻——读《追风筝的人》[J]
.学术界,2013(2):229-236.
被引量:13
9
岳丽.
《追风筝的人》中的父亲形象[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2):37-38.
被引量:8
10
白晓荣.
心灵的疗治与救赎——从文学治疗看《追风筝的人》[J]
.山花(下半月),2013(4):144-14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
1
尚必武,刘爱萍.
卡勒德·胡赛尼访谈录[J]
.外国文学动态,2007(5):9-11.
被引量:45
2
王建荣.
《追风筝的人》风筝意象解读[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91-93.
被引量:39
3
张淑娟.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意涵[J]
.学术界,2020(1):78-86.
被引量:47
4
彭萍萍.
民族主义研究综述[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1):121-124.
被引量:12
5
曾万泉,尚晓进.
《追风筝的人》人物关系隐含的阿富汗民族关系[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1):259-260.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
1
李洋华.
从《追风筝的人》看胡塞尼对极端民族主义的批判[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36(9):24-2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殷文朔.
困惑、觉醒与光芒——解读《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自我成长之路[J]
.新乡学院学报,2023,40(1):42-45.
被引量:1
2
王思懿,吕佳.
在他者中寻找自我——以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为例[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4(2):12-14.
1
姚春莲.
不在批判,而在救赎——莫泊桑《项链》主题解读[J]
.小品文选刊(下),2017,0(1):67-67.
2
关正文.
见字如面[J]
.当代检察官,2017,0(9):30-30.
3
黎世珍.
河图洛书的编码自觉[J]
.小品文选刊(下),2016,0(3):204-204.
4
刘琦.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文化特性的几个问题——以锦州地区为例[J]
.中国民族博览,2017,0(8):40-41.
5
余丹.
王鼎钧:天地有文学,杂然赋流形[J]
.语文世界(中旬刊),2017(7):9-13.
6
李成丹.
浅析黄宗羲的政治思想[J]
.小品文选刊(下),2017,0(9):201-201.
7
王玲玲.
《德伯家的苔丝》中女性形象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9):65-66.
8
郭勋亚.
陕西民俗文化的影视化表达路径论略[J]
.戏剧之家,2017(17):94-94.
被引量:1
9
马小明.
论竟陵诗风的形成原因[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37(5):83-87.
10
严明法.
正视宗教功利对一代人的负面影响[J]
.科学与无神论,2017(4):36-38.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