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心脏结节病(CS)可以通过18F.FDGPET/CT、心血管磁共振(CMR)和123I-BMIPP/201T1C1双核素心肌SPECT显像来诊断。该研究旨在说明这3种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和结果16例确诊为CS的患者[男性11例,年龄(55±13)岁]在类固醇治疗前进行了18F-FDGPET/CT、CMR和双核素门控SPECT显像。以上显像时左心室心肌均被分为17段,PET/CT显像时计算各段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双核素SPECT显像时计算放射性缺损评分(0-4;0为放射性分布正常,4为放射 性缺损),包括123I—BMIPP显像的缺损评分(BMDS)、201T1C1显像的缺损评分(TLDS)和两者间的不匹配评分(MS);CMR显像时计算延时钆增强(LGE)评分(0为无延时增强;1为部分增强;2为均匀增强)。17个节段总计BMDS、TLDS和MS分别为18.6±12.6、12.9±10.9和5.7±3.1。各段的BMDS和TLDS评分随着LGE评分增加而显著增加(P〈0.001)。与LGE评分为0的节段相比,LGE评分为1的节段其MS评分显著增加(P〈0.001),但是LGE评分为1和2的节段其MS评分无明显差异。就LGE评分为1的节段而言,其SUVmax与LGE评分为0的节段相比显著增加(P〈O.025),但是与LGE评分为2的节段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CS患者具有较高SUVmax的区域主要位于有延时增强效应的节段,提示有活动性心肌炎性反应,这些患者123I-BMIPP和和201T1C1显像有明显的不匹配。
出处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71-672,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