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蝴蝶兰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蝴蝶兰是一种附生性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苔藓类和水草为栽培介质,生长周期长而花期短,发育侧芽有限且难以有效传种,导致其大规模繁殖受到限制。本文以此为立足点,引入组织培养技术,并通过改变试验变量,探究其对蝴蝶兰快速繁殖的影响。
作者
侯庆莉
机构地区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乡村科技》
2017年第28期44-45,共2页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蝴蝶兰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分类号
S682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赵滢,杨树华,葛红.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褐变发生及控制的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09(11):110-114.
被引量:4
2
王仁睿,李明福,韩林波,刘敏.
蝴蝶兰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197-201.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53
1
张兰,郑永华,汪峰,冯磊,苏新国.
热激处理对冷藏蚕豆种子褐变和有关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3,29(4):327-331.
被引量:12
2
潘学峰,王安石,李海珠.
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J]
.热带林业,2005,33(1):45-47.
被引量:21
3
刘真华,葛红,郭绍霞,刘洪涛,曹灿景,周玉杰,李秋香.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J]
.园艺学报,2005,32(4):732-734.
被引量:56
4
许传俊,李玲,李红,张铭光.
蝴蝶兰褐变外植体的显微结构观察以及褐变成分的初步分析[J]
.园艺学报,2005,32(6):1111-1113.
被引量:23
5
夏铭,吴绛云,张丽梅.
红豆杉组织培养中褐变问题的研究[J]
.生物技术,1996,6(3):18-20.
被引量:59
6
许传俊,李玲.
几种培养基及光照对蝴蝶兰叶片外植体褐变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6,35(1):9-12.
被引量:27
7
许传俊,李玲.
蝴蝶兰外植体褐变发生与总酚含量、PPO、POD和PAL的关系[J]
.园艺学报,2006,33(3):671-674.
被引量:37
8
赵伶俐,葛红,范崇辉,印芳,李秋香,周玉杰.
不同光照强度对蝴蝶兰组培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06(4):160-161.
被引量:23
9
赵伶俐,范崇辉,葛红.
黑暗预处理对蝴蝶兰组培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248-250.
被引量:19
10
印芳,彭克勤,葛红,赵伶俐.
矿质元素对蝴蝶兰组培褐变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06(6):137-139.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9
1
刘彦珍,毛光志.
蝴蝶兰快速繁殖关键技术研究[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3):21-23.
被引量:1
2
刘彦珍,毛光志.
蝴蝶兰快速繁殖关键技术研究[J]
.南方园艺,2011,22(4):3-5.
被引量:3
3
曾凡景,杨恒,赵惠恩.
国内蝴蝶兰育种与繁殖栽培现状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1):127-130.
被引量:12
4
徐茜,徐燕,余鸿燕.
红色香石竹花梗诱导植株再生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49-50.
被引量:2
5
王纪忠,蒋婷婷,朱丽丽,朱琪,欧鹏.
植物组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0):166-167.
被引量:8
6
曾碧玉,许传俊,张文惠,徐夙侠.
蝴蝶兰花梗初代培养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13,28(2):124-128.
被引量:5
7
李正民,王安石,王健,陶楚.
蝴蝶兰不定芽的组培快繁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5):46-49.
被引量:3
8
王常芸,李晓亮,张京伟,王建玲,王冬梅.
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J]
.北方园艺,2013(15):122-124.
被引量:5
9
张和,徐虹,王波.
蝴蝶兰组培苗生产中褐变现象的发生及其调控[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5):13457-13458.
被引量:2
10
林秀莲,马骁勇.
‘阿里山’蝴蝶兰组织培养及其驯化移栽技术[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5,11(1):31-3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2
1
李杰,黄敏仁,王明庥,蔡汝.
蝴蝶兰叶片诱导植株再生的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3):28-32.
被引量:11
2
王云惠,陈雄庭.
蝴蝶兰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27-4830.
被引量:9
3
卜朝阳,蒋慧萍,满若君.
蝴蝶兰花梗离体培养及叶片诱导类原球茎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8,36(3):147-150.
被引量:14
4
马生健,陈玉青,廖婷,郭志.
蝴蝶兰原球茎的增殖研究与解剖学观察[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3):139-143.
被引量:3
5
刘彦珍,毛光志.
蝴蝶兰快速繁殖关键技术研究[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3):21-23.
被引量:1
6
金独英.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河北林业科技,2013(2):7-9.
被引量:1
7
李进进,廖俊杰,柯丽婉,蔡佩玲.
蝴蝶兰根段的组织培养[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1):37-37.
被引量:59
8
林秀莲,马骁勇.
‘阿里山’蝴蝶兰组织培养及其驯化移栽技术[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5,11(1):31-34.
被引量:3
9
黄丹,陈和明,吕复兵.
蝴蝶兰丛生芽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17,44(10):19-24.
被引量:9
10
周俊辉,叶超宏,陈旭高.
蝴蝶兰原球茎增殖培养的研究[J]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3):13-17.
被引量:38
引证文献
1
1
韦元双,熊军红,廖海燕.
蝴蝶兰组织培养常用无性繁殖途径初探[J]
.农家科技(理论版),2023(7):44-46.
1
韦小莲,张佳霞,刘燕榕,张锴滨,陈少玲,郑运欢,郭英铎,陈俊生.
蝴蝶兰新品系“汕农小粉蝶”两种基质高效栽培技术[J]
.南方园艺,2017,28(5):33-36.
被引量:2
2
中国介质蝴蝶兰首次出口美国[J]
.林业科技通讯,2017,0(8):23-23.
被引量:1
3
罗帅.
聊聊松塔掌[J]
.中国花卉盆景,2017,0(10):41-41.
4
方利娟,黄宇,丁文彬,黄颖,覃淋琳.
青钱柳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概述[J]
.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9):26-27.
5
刘明伟.
铁皮石斛栽培的附主林木选择分析[J]
.花卉,2017,0(18):9-10.
被引量:1
6
黄树钦,张正梁.
连栋大棚蝴蝶兰软腐病发病规律与防治探究[J]
.现代园艺,2017,40(20):49-50.
被引量:1
7
程睿君,张家稻,张强,安德荣,成巨龙.
用于防治蚜虫的蚜茧蜂释放技术研究和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17(10):121-123.
被引量:3
8
陈玲,苏丹.
浅谈大连地区主要花木品种病虫害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J]
.园艺与种苗,2017,37(7):1-2.
被引量:2
9
王莉.
多肉植物玉露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乡村科技,2017,8(24):56-57.
被引量:5
10
王莉.
观赏辣椒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种子科技,2017,35(9):134-134.
被引量:3
乡村科技
2017年 第2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