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乌托邦、自然史与民族志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天漏邑》的开头,赵本夫设置了一个源自女娲炼石补天的叙事原型。他在引用了这个精简的神话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任何东西都是有破绽的……天漏村就是天空的一个破绽。”①小说的开篇就提点出了一个特异的空间与悠久连绵的时间,在天漏村这个由原始部落发展成七千多人大山寨的三千年历史中,贯穿始终的是自然的神力:雷击。
作者 刘大先
出处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116,共4页 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8

  • 1列菲伏尔.《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见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生产》,第48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 2自罗伯特·休斯.《文学结构主义》,第98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 3戴锦华.《<青春之歌>:历史视域中的重读》.唐小兵主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 4许志英,丁帆,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潮: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1.
  • 5柯岩.诗人的眼睛--给《巴山夜雨》的作者[N].文艺报,1981(1).
  • 6(加)马歇尔·麦克卢汉.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92.
  • 7(美)路易莎·沙因.中国的社会性别与内部东方主义[M]//康宏锦,译.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北京:三联书店,1997:101.
  • 8白乐晴.民族文学的现阶段[M]//全球化时代的文学与人.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40.

共引文献2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