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意识形态下集体主义的书写——以“十七年”时期新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为例(1949—1966)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十七年"时期新中国农村题材电影中集体主义的普遍化不仅构成了其创作的特点,也形成了艺术是围绕政治展开并且服务于政治的关系。这些银幕上的农村故事讲述了农村合作化进程中社会主义新农民自觉主动地支持阶级斗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歌颂赞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新农民积极配合共产党在农村的工作开展,同时还要与违背农村社会发展的旧的、不端正的思想观念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影片中这种消灭资本主义、大家共同富裕的思想以及集体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也是"十七年"这个典型的乡土中国社会最突出的特征。
作者 胡家翀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8,15,共6页 Movie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4

  • 1孙瑜.《导演<火山情血>记》,《电影时报》1932年9月15日.
  • 2顾昕.《无政府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见许纪霖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下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第399-454页.
  • 3章太炎.《俱分进化论》[N].《民报》,1906年9月5日第7号.
  • 4《关系小说》,载1932年1月24日《时报》.
  • 5高瑞泉.《进步与乐观主义》,《现代中国思想的核心观念》第137页,许纪霖、宋宏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 6席耐芳.《<狂流>的评价》,载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版,第414-416页.
  • 7方岩.《<自由神>与中国妇女》,载陈播主编《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第562页.
  • 8叶蒂.《评<壮志凌云>》尘无《<人道>的意义》《新华画报》1937年第2期.
  • 9摩尔,凌鹤.《评<压迫>》,《申报"本埠增刊·电影专刊"》1933年8月17日.
  • 10舒湮《(压迫>的出路》,《晨报·每日电影》1933年8月14日.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13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