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黄褐斑的中医内治法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面尘、肝斑、孕斑"等范畴,以有色人种发病居多[1],女性多发于男性。其病情常夏重冬轻,多发于妊娠、闭经、服用避孕药者[2]。现就黄褐斑中医药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1黄褐斑的病机探讨黄褐斑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称其为"面尘"。
作者
颉慧敏
机构地区
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
出处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9期2324-2326,共3页
Shanxi Medical Journal
关键词
黄褐斑
面尘
病机探讨
色素沉着性
肝斑
孕斑
黄帝内经
内治法
皮肤病
医药治疗
分类号
R275.9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5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454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4
1
蒋文波,成万雪,孙金肖,张大威.
黄褐斑的中医治疗及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2006,21(11):55-57.
被引量:3
2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440.
被引量:312
3
吴小红,王煜明,刘瓦利.
女性黄褐斑130例临床资料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11):863-864.
被引量:61
4
汪南玥,陈家旭,吴晓丹.
中医药对于黄褐斑辨治的统计与分析述评[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05Z):82-83.
被引量:30
5
阴永辉,张娜,王平.
从肝论治黄褐斑体会[J]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54-754.
被引量:8
6
刘彩云,张传弘.
参苓白术丸合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脾虚湿瘀型黄褐斑60例[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2):38-39.
被引量:15
7
范华.
辨证分型治疗黄褐斑72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7(2):112-112.
被引量:4
8
刘胜,黄莺.
从虚从瘀论治黄褐斑临床经验[J]
.四川中医,2007,25(1):83-83.
被引量:9
9
顾雪,阳方.
从肾虚血瘀浅谈黄褐斑[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7):78-79.
被引量:2
10
袁惠英.
六味地黄丸治疗黄褐斑112例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1):26-26.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45
1
李朝红,李萍.
活血祛瘀药内服外用治疗黄褐斑68例[J]
.陕西中医,2008,29(2):188-189.
被引量:2
2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440.
被引量:312
3
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440.
被引量:801
4
顾萍.
内外治结合治疗黄褐斑90例[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0(4):246-247.
被引量:4
5
刘之力,李雅莉,郑义宏,刘俐,宫淑敏.
四种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4(1):27-28.
被引量:13
6
刘爱民.
关于黄褐斑病因病机及辩证分型的探讨──436例调查分析[J]
.中医研究,1995,8(4):27-29.
被引量:20
7
熊德鑫,祝小枫,盛志勇,张士涛.
黄褐斑生态治疗和菌群改变的研究[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5,9(2):70-71.
被引量:23
8
杨慧兰,冯穗一,廖元兴,林挺,史明丽.
广州地区黄褐斑有关发病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6,25(2):89-90.
被引量:31
9
刘若缨,杨玉峰,杨瑛,丁娜娜.
解郁消斑汤治疗女性黄褐斑临床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310-2311.
被引量:2
10
胡冰.
艾儒棣教授圣愈汤加减方治疗黄褐斑56例[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32-33.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454
1
陈丹,朱海军,林燕,白新平,张攀,寇德强,段俊俊.
浮针围刺结合加味逍遥散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0(6):95-97.
被引量:6
2
刘炳亮.
针对黄褐斑患者开展化浊解毒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IL-1与IL-6的影响分析[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3):521-522.
3
陈金欣.
桂枝茯苓丸临证加减治疗黄褐斑36例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2):618-618.
被引量:3
4
刘莹莹,朱靖,王仲苔.
中药熏蒸结合中药外敷及内服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2):514-514.
被引量:1
5
王世君,刘保国,李志英,淮丁华,盖自宽.
复方杏仁面膜对黄褐斑患者血清SOD、MDA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9):71-72.
被引量:7
6
徐亚静.
桃红四物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世界,2013,10(1):85-85.
7
宋道阳,陈义.
像素激光联合芦荟珍珠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疗美容,2013,3(4):69-70.
被引量:1
8
薛梅,唐海燕,王祖红,史丙俊.
黄褐斑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医疗美容,2013,3(4):73-74.
被引量:10
9
郑永平,陈高飞,王海棠,孟娴.
桂枝茯苓丸加味对血瘀型黄褐斑患者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0,3(2):102-104.
被引量:3
10
王艳.
调经祛斑汤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疗美容,2014,4(2):125-126.
同被引文献
6
1
陈勇,曲剑华.
陈彤云治疗黄褐斑医案[J]
.北京中医,2006,25(4):205-207.
被引量:20
2
秦静,白姗姗,边风华,潘祥龙.
黄褐斑中医分型与性激素水平相关性及中药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5):292-294.
被引量:18
3
尹忠浩,李润祥,彭丽倩,代歆悦,莫子茵,朱慧兰.
Nrf2激活剂在黄褐斑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8,25(3):185-187.
被引量:3
4
王明利,李春明,董萍,柳大烈.
强脉冲光子嫩肤系统在面部美容方面的初步应用[J]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3,14(3):126-128.
被引量:23
5
乔晓青,任宏珊.
黄褐斑中医外治联合疗法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10):24-25.
被引量:3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定稿)[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3(1):66-66.
被引量:418
引证文献
1
1
任小旦,黄文权,涂亚,包小敏.
调Q1064激光联合中成药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4):435-43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陈圆圆,马志红.
光电技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疗美容,2021,11(5):94-98.
被引量:3
1
蒋忠海.
中药复方内治法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的临床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7):9274-9274.
2
李洋洋.
卒中后抑郁与C反应蛋白相关研究进展[J]
.现代养生,2017,0(10):50-50.
3
满玉晶,赵春蕾,吴效科,苗琪,张萌.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西医治疗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6):149-151.
被引量:14
4
徐晓梧,余新晓,宝乐,樊登星,张欢.
模拟降雨对常绿植物叶表面滞尘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7,37(20):6785-6791.
被引量:12
5
毛得宏,刘晓霞.
耳鼻咽喉科疾病的临床治疗原则[J]
.中医杂志,2017,58(21):1873-1875.
被引量:5
6
贾冬梅.
《隐藏人物》:打破肤色与性别的桎梏[J]
.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2017,0(11):28-33.
7
张会哲,张桂才,蔡元培,成向进.
“冬病夏治”内治法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17,33(9):58-60.
被引量:1
8
潘胜莲,王庆来.
健脾祛湿升阳法治疗腰腿痛医案二则[J]
.浙江中医杂志,2017,52(10):773-773.
被引量:1
山西医药杂志
2017年 第1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