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自我的外观到他者的面容——马里翁论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的两种关系模式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的关系问题是马里翁重点关注的一个现象学问题。他从其被给予性现象学出发,以被给予物界定可见者,将不可见者划分为可见性匮乏的未被见者和可见性过剩的绝对不可见者。以此为基础,马里翁讨论了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的两种关系模式:偶像和圣像。偶像是自我的外观。在偶像中,可见者独自显现,不可见者服务于可见者,或者被还原成可见者,但自身不显现;圣像是他者的面容。在圣像中,不可见者作为他者绝对不可见的凝视嵌入可见者,成为显现的重心,并就其自身而显现。马里翁的相关讨论引起了"神学转向"的指责,虽然他否认这一指责,但这些讨论仍有神学观念作为支撑。
作者 陈辉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5-61,共7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7

  • 1徐晟.脸或者圣像:从列维纳斯到马里翁[J].江苏社会科学,2007(6):34-37. 被引量:2
  • 2马里翁.《还原与给予-胡塞尔,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研究》,方向红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第30页.
  • 3R. Homer, "The Face as Icon. A Phenomenology of the Invisible", in Australasian Catholic Record, vol. 82, no. 1, 2005, pp. 19-28.
  • 4李丙权.《图像时代的形而上学-马里翁谈图像,偶像和圣像》,载于《圣像的修辞》,《基督教文化学刊》第29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
  • 5R. Homer, Jean-Luc Marion. A Theo-logical Introduction,Ashgate Pub. Co. , 2005, pp. 61 -65, pp. 128 -132.
  • 6庄尚武.《圣像破坏运动之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 7J. -L. Marion, God Without Being. Hors-Texte, T. A. Carlson trans.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1, pp. 16-17, pp. 22-24.
  • 8Ibid. , pp. 8 - 9.
  • 9Ibid. , pp. 17 - 18.
  • 10J. -L. Marion, The Crossing of the Visible, J. K. A. Smith trans.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5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