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干扰素α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免疫学及抗病毒活性的机理。方法选取20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A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为C组,20例非活动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携带者为B组,A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动态监测三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治疗后24周、治疗后48周穿孔素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31.54±12.43)、(37.26±13.63)、(45.64±16.86),颗粒酶B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59.74±21.57)、(63.65±23.44)、(75.74±23.75),穿孔素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9.53±8.53)、(23.65±9.25)、(27.35±10.21),颗粒酶B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0.58±9.43)、(24.84±10.77)、(29.65±11.2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周及48周A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治疗后48周显著高于治疗后24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是通过上调穿孔素-颗粒酶B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而发挥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穿孔素-颗粒酶B可以作为评价抗病毒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出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20期104-105,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基金
大连市医学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61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