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早期鲁迅与近代“文明本末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末”一词是在古代著述中使用较多的范畴,它在传统语境中有如下含义:一是指事情的开始与结局,如“纪事本末”。二是根本、本源与细枝末节的两分,如朱熹说:“圣人之言体用兼该,本末一贯”。本文使用的是第二种含义。对西方文明的发展历史进行详尽地梳理和考察,并从“本”“末”两方面进行界定和评价,可以说是鲁迅早期文言论文一以贯之的主题。在《摩罗诗力说》中,
作者 范阳阳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30,共7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基金 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鲁迅早期‘文明观’研究"(2016-qn-221) 2014年度郑州轻工业学院博士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4BSJJ100)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5

  • 1李金涛.鲁迅“立人”思想的现实性与超越性[J].鲁迅研究月刊,1998(8):12-16. 被引量:5
  • 2李德尧.鲁迅早期重精神思想之再剖析[J].鲁迅研究月刊,1998(12):5-12. 被引量:5
  • 3朱德发.文学现代化首在创作主体意识现代化——重读鲁迅其人其文之一[J].鲁迅研究月刊,2000(5):21-29. 被引量:5
  • 4参见[日]栗田贤三等编《岩波哲学小词典》,岩波书店1996年1月版第¨6、174页.
  • 5周作人.《鲁迅的青年时代》.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12月..
  • 6南博著.《日本人论--从明治到今天》.岩波书店,1995年1月.第46-47页.
  • 7刘禾.《国民性理论质疑》.刘禾.《语际书写》.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7年..
  • 8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4月第2版第1页.
  • 9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9月,第20页.
  • 10近来,有不少鲁迅研究的文章都引述冯骥才《鲁迅的功与"过"》(《收获》2000年第2期)中所谓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系来源于西方传教士的说法,其实这一问题在更早些时候,已经有人明确地提出来,并非冯骥才先生的独出心裁.参见张梦阳《译后评析》(张梦阳、王丽娟译《中国人气质》,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2版)、刘禾《国民性理论质疑》(刘禾《语际书写》,香港天地图书1997年)等.

共引文献2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