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战后上海文化中孕育而生的《文艺复兴》自创刊始,就刊发了一大批没有明确政治倾向、远离启蒙和革命等宏大社会生活中心、关注日常生活的小说。在这些文本中,以巴金、茅盾、杨绛、罗洪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基于不同的性别、话语立场、文学趣味和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进行了多元想象。他们的努力,不仅延续了几千年来中国文学关心此世生活的文学传统,也为处于一九四○年代后期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的中国小说,建立起了时代主流之外的另一种属于它自己的叙事风范。
出处
《东吴学术》
CSSCI
2017年第5期43-49,共7页
Soochow Acad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