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伤寒论》“一方二法”思想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伤寒论》中方剂的运用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药物组成相同的方剂根据临床病证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剂型、不同的剂量、不同的煎法、不同的服法,归纳为"一方二法"。临床运用确实获得了更好的疗效,列举案例以说明。
作者
罗彤
江松平
机构地区
瑞安市中医院
青田县中医院
出处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61-62,共2页
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浙江省第二批基层名中医培养计划(浙中医药[2014]28)
关键词
伤寒论
方剂
投药和剂量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
1
马俊杰,张以来,陶镠.
陶君仁临证思想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1904-1906.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王澧兰,戴祖铭.
陶君仁运用补中益气汤经验[J]
.中医杂志,1996,37(1):24-25.
被引量:1
2
贾天柱.
再论中药生熟的变化与作用[J]
.中成药,2006,28(7):984-986.
被引量:17
3
谭建中.
胃炎合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J]
.黑龙江医药,2007,20(4):336-336.
被引量:2
4
张圣德,乔洪华.“陶氏柔肝饮”治疗慢性肝炎临床体会.江苏中医,1981,13(4):24.
5
陈启石,吴孝华.陶君仁临证治验拾萃.辽宁中医杂志,1989,16(6):5-6.
6
唐振兰.复方黄连油膏的制备和应用.江苏中医,1994,26(9):37.
7
钱晶.
柔肝饮治验举隅[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2):109-109.
被引量:1
8
黄永昌.
陶君仁从肝治病经验拾萃[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0,4(2):5-6.
被引量:1
9
侯江红,单海军,王中玉,李玮,朱珊,董志巧,陈建设.
中药药浴退热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医杂志,2011,52(14):1207-1209.
被引量:12
10
平世昌.
忆陶君仁调心神案[J]
.黑龙江中医药,2001,30(1):32-32.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8
1
马俊杰.
陶君仁临证思想再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150-152.
被引量:5
2
马俊杰.
历史人文视域下的虞山医派研究[J]
.中医学报,2022,37(9):1854-1860.
被引量:3
3
马俊杰.
虞山医派对仲景之说北学南移的学术贡献[J]
.中医药导报,2022,28(6):174-177.
被引量:2
4
马俊杰,马勇,陈菊萍.
张仲景桂枝汤证治思想对虞山医派治未病研究中心建设的启示[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6):65-68.
被引量:2
5
马俊杰.
张仲景学说在江苏的古今传承探析[J]
.湖南中医杂志,2022,38(9):105-108.
被引量:1
6
马俊杰.
虞山医派先贤理论古法今用举隅[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1):411-414.
7
马俊杰,马勇.
虞山医派当代医家代表性学术思想的现代研究刍议[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5):61-64.
8
黄华,马俊杰,华秋雯,金超,季利江.
柔肝健脾法联合美沙拉嗪灌肠液治疗远端型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4,46(4):444-450.
同被引文献
5
1
章浩军,杨福龙,陈力槟.
《伤寒论》或然症的证治规律探析[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1):41-43.
被引量:9
2
韩明德.
十枣汤煎服法发挥[J]
.山西中医,1994,10(2):42-43.
被引量:8
3
江松平.
“一方二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浅析[J]
.浙江中医杂志,2008,43(7):386-387.
被引量:3
4
张小勇,陶晓华,刘丹彤.
《伤寒论》或然证药物加减辨析[J]
.吉林中医药,2010,30(6):467-468.
被引量:7
5
潘金波.
《伤寒杂病论》汤剂煎服法探究[J]
.中医杂志,2011,52(12):1013-1015.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
1
张鑫蕾,曹鹏,郭梦莹,孙燕.
《伤寒杂病论》“一方两法”思想探究[J]
.世界中医药,2019,14(3):645-65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马源,林雪宇,李剑,崔渺,张文风.
张仲景经方中生姜量效关系探讨[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2):137-140.
被引量:5
2
马玉杰,陈彦静,张治国.
《伤寒杂病论》瘥后方方证探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11):1796-1798.
被引量:3
3
司尚坤,王法帅,曲夷.
经方中大枣配伍应用规律[J]
.世界中医药,2023,18(17):2531-2535.
被引量:2
1
戚建军,车晓云.
略评第三版《中医学概要》[J]
.卫生职业教育,1999,17(S1):84-85.
2
欧阳军.
临床运用“药对”辨析[J]
.家庭医学(上半月),2017,0(10):26-26.
3
丰雪,潘颖.
阳和汤加减治疗变应性鼻炎[J]
.中国民间疗法,2017,25(10):9-9.
4
心悸喝茉莉石菖蒲茶[J]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7,0(10):25-25.
5
薛黎明,刘艳芳,郭云协.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17,25(10):40-41.
被引量:4
6
冯立志.
PBL教学法在哮喘病中医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6):35-36.
被引量:1
7
关国娴.
甲氨蝶呤片过量服用致口腔黏膜溃疡并感染不良反应1例[J]
.北方药学,2017,14(9):161-161.
8
刘丹,田莉,戴建业.
从《桂枝汤》服药方法小议中药精细化管理[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3):129-129.
被引量:1
9
宋建芳,戴启刚.
小儿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疗指南临床应用评价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1):4918-4920.
被引量:1
10
王帅,陈腾飞.
《伤寒杂病论》服药频次探析[J]
.环球中医药,2017,10(10):1213-1215.
被引量:5
江苏中医药
2017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