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记忆深处的历史——兼论“精神史研究范式”的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记忆在人成为历史性存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由理性精神支配的经典历史叙事中,记忆往往因为其非理性特征而被边缘化。记忆被边缘化并不意味着它不真实。可以说,记忆具有经验性和规范性双重维度,二者共同促成了记忆在存在论层面上的有意义性和正确性——因而也是真实性。记忆被边缘化也不意味着它对于历史不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历史是由记忆绽出的,因为记忆不仅保存和复活了鲜活的历史经验,而且塑造着我们的历史意识和未来。因此,将记忆引入历史乃是一项重要的时代议题。衣俊卿教授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史研究》一书中自觉提出的"精神史研究范式",便是将记忆与历史结合起来的书写典范。精神史研究范式旨在把握特定的思想理论与特定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体验之间的一种不可分的内在关联,侧重建构理论家思想家的思想理论同他的个体的、民族的和人类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历史体验的水乳交融的精神共同体,试图凸显特定的历史、文明、文化、文学、哲学相互交织的文化共同体。精神史研究范式一方面从思想理论的理性逻辑返回到历史、文明和文化的深处,从而用浸透血和泪的历史体验使这一思想理论内在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精神走向自觉;另一方面从特定个体的、民族的和人类的历史体验中的文化主题找到通往这一思想理论自觉的问题意识的通道。这种精神史研究范式反映了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关怀,为将记忆之声引入历史叙事提供了一个典范,对于突破历史理论研究的盲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马建青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8-34,共7页 Academic Exchang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历史认识论研究"(17CZX001)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