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质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取大田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水稻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质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研究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小麦生育特性、抗寒能力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深翻再浅旋的耕作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出苗率、出苗均匀度、整齐度都有了显著提高,使得麦苗健壮,分蘖能力、抗逆能力增强,增产增效明显。
作者
许德美
机构地区
江苏省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1期17-17,20,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小麦
秸秆全量还田
耕作方式
出苗质量
产量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4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詹其厚,张效朴,袁朝良.
秸杆还田改良砂姜黑土的效果及其机理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9(1):53-59.
被引量:32
2
庄恒扬,曹卫星,任正龙,黄丽芬.
土壤有机氮矿化与有机物氮素释放的动态模拟[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3(2):63-66.
被引量:10
3
李波,刘建,熊飞,魏亚凤,张琛,余徐润,栾艳茹.
稻秆还田量对盆栽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2,32(5):937-940.
被引量:6
4
刘骏,陈荣丽,陈桂月,赵东成,张晓静,李福中,李天富.
秸秆还田与氮肥、有机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5,44(3):48-51.
被引量:21
5
殷文,赵财,于爱忠,柴强,胡发龙,冯福学.
秸秆还田后少耕对小麦/玉米间作系统中种间竞争和互补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5,41(4):633-641.
被引量:32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马永良,师宏奎,张书奎,吕润海.
玉米秸秆整株全量还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及其对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z1):42-46.
被引量:109
2
张海林,高旺盛,陈阜,朱文珊.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16-20.
被引量:286
3
石元亮,王晶,姜淑华.
有机物料改良苏打盐渍土机制的研究——对土壤化学组成及盐碱特性的影响[J]
.土壤通报,1989,20(4):154-157.
被引量:19
4
赵俊晔,于振文.
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6,26(3):815-822.
被引量:135
5
卜玉山,苗果园,邵海林,王建程.
对地膜和秸秆覆盖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分析[J]
.作物学报,2006,32(7):1090-1093.
被引量:95
6
黄琴.
作物秸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3):277-279.
被引量:36
7
高茂盛,廖允成,尹振燕,于稀水,吴清丽.
麦秸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根系及叶片衰老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2):303-308.
被引量:18
8
NIE Jun,ZHOU Jian-Min,WANG Huo-Yan,CHEN Xiao-Qin,DU Chang-Wen.
Effect of Long-Term Rice Straw Return on Soil Glomalin, Carbon and Nitrogen[J]
.Pedosphere,2007,17(3):295-302.
被引量:49
9
王维敏 张镜清 等.黄淮海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平衡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8,21(1):19-26.
10
Penning de Vries F W T 王馥棠等(译).植物生长和作物生产的模拟[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50-276.
共引文献
94
1
冯晓敏,高翔,臧华栋,胡跃高,任长忠,郝志萍,吕慧卿,曾昭海.
燕麦–绿豆间作效应及氮素转移特性[J]
.植物学报,2023,58(1):122-131.
被引量:7
2
徐寿军,顾小莉,王志刚,卜义霞,张宝生,刘传松,庄恒扬.
我国主要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进展[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4):414-420.
被引量:8
3
赵少华,宇万太,张璐,沈善敏.
东北黑土有机磷的矿化过程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0):1858-1861.
被引量:14
4
徐寿军,顾小莉,庄恒扬,张宝生,张网定,章祥玲.
我国麦类作物生长模拟研究进展[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3):288-293.
被引量:4
5
张强,秦涛,张红艳,阮祥稳.
玉米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J]
.玉米科学,2006,14(2):168-169.
被引量:29
6
朱自学,刘天学.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21-7223.
被引量:23
7
林绍霞,林昌虎,何腾兵,唐志坚.
贵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有机循环经济研究[J]
.贵州科学,2007,25(4):61-65.
被引量:15
8
吴荣军,郑有飞.
紫外辐射胁迫下小麦干物质生产和积累的动力学模型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6):2325-2331.
被引量:4
9
李炎,王仰仁,迟道才.
小麦生长模拟模型的研究进展[J]
.节水灌溉,2008(11):22-25.
被引量:1
10
姚桃峰,王润元,王燕.
中国小麦生长模拟模型研究概述[J]
.干旱气象,2009,27(1):66-72.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1
1
褚鹏飞,于振文,王东,张永丽.
耕作方式对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9):3954-3964.
被引量:32
2
张保民,费聿萍,王学锋,张黎黎,张子岭,王法宏.
前茬小麦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2,20(4):110-113.
被引量:3
3
陈庆华,周小刚,郑仕军,罗春花,唐裕智,张建军,高菡,朱建义.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的发生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
.杂草科学,2013,31(2):50-52.
被引量:14
4
张凯迪,孙良和,陈守军,陈跃武,魏引兵,黄松仁,骆兵林,刘艳.
稻茬麦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360-362.
被引量:5
5
柏炜霞,李军,王玉玲,王丽.
渭北旱塬小麦玉米轮作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5):880-894.
被引量:48
6
陈贵菊,王福玉,高国良,江涛,尹逊利,王秋云,岳增辉.
秸秆还田条件下耕作方式与氮素水平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9):47-48.
被引量:3
7
孙允超,刘志宏,王光禄,王怀恩,冯盛烨,闫树平,于洋,赵杨,程倩倩.
秸秆还田条件下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强筋小麦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6,48(4):39-42.
被引量:10
8
高飞,李霞,任佰朝,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
小麦玉米周年生产中耕作方式对夏玉米根系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1):2141-2149.
被引量:18
9
杜聪阳,杨习文,王勇,周宏美,王文亮,贺德先.
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水平对砂姜黑土物理性状、微生物学特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7,46(8):13-21.
被引量:23
10
高振娟.
郯城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在水稻插秧中的应用效益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5):61-6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范红霞.
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质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种子科技,2018,36(2):117-118.
被引量:2
2
周成河,覃大吉.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9,58(2):53-5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张向前,杨文飞,徐云姬.
耕作方式对主要粮食作物影响的研究综述[J]
.农学学报,2020,10(8):23-27.
被引量:2
2
孟维伟,刘灵艳,尹训彬,南镇武,尚立红,张萍,王其霞,张宾,刘开昌.
鲁西北棉改粮农田小麦不同耕种模式的产量和效益比较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21,53(4):41-45.
3
周冬冬,张军,李福建,葛梦婕,李必忠,刘忠红,张永进,李春燕,朱新开.
稻秸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及籽粒品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22,42(10):1273-1282.
被引量:4
4
李鹏,颜培栋,杨章旗,零天旺,陆绍浩,卢顺熙.
施肥对马尾松中龄林生长、产脂量和土壤养分的短期影响[J]
.广西科学,2023,30(2):239-250.
被引量:2
5
李文倩,张海军,韩明明,牟群,吕连杰.
秸秆还田条件下耕作措施与施氮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3,39(34):1-8.
被引量:6
6
孙允超,熊永星,冀传允,程倩倩,张新,冯盛烨,吕鹏,鞠正春.
基于宽幅精播的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小麦产量品质及主要病虫草害的影响[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23,40(6):23-27.
7
朱荣昱,赵蒙杰,姚云凤,李艳红,李向东,刘兆新.
秸秆还田方式与播种深度对夏直播花生土壤物理性状与出苗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24,50(8):2106-2121.
1
武婷婷,吴存祥.
土壤结皮对大豆出苗的影响及黄淮海地区的关键解决技术[J]
.大豆科学,2017,36(5):813-817.
被引量:6
2
蓝蓝.
活一个夏天的甲虫[J]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2017,0(11):19-19.
3
彭静,李福松.
稻秸秆全量还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8):164-164.
被引量:2
4
孙守旗.
两种不同方法孵化台湾泥鳅受精卵试验[J]
.水产养殖,2017,38(11):13-15.
被引量:2
5
王位.
秸秆归行搂耙破解保护性耕作大难题[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7(10):66-66.
6
孙利昌,刘春刚.
小麦新品种齐麦2号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17,33(9):22-23.
被引量:1
7
林成芳,高勇.
华粳5号机插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
.中国农业信息,2017,29(18):70-72.
被引量:2
8
白晨,尚占江.
黑龙江省大豆主要栽培模式及关键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7(22):128-128.
被引量:1
9
郭春艳.
僵猪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
.农家致富顾问,2017,0(18):25-25.
10
秦克蓉.
走在扶贫帮困路上的女连长——记一师五团十五连连长杨前俊[J]
.兵团工运,2017,0(9):26-26.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