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主流电影传播与后现代主体——“高兴”凭什么高兴?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电影《高兴》充分体现了电影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表现在:第一,它用娱乐狂欢精神掩盖了农民真实的生存之痛;第二,利用"后假定性"的叙事原则,有意颠覆影视中关于农民的一切叙事,从而消解了理性中心主体,也打破了意义建构的常规。由此,影片用"消费形象"代替真实所指,又用"后假定性"叙事手段暴露出"消费形象"的虚假性,从而在双重否定之后,有可能回归意义的真实。
作者 颜小芳
出处 《文化与传播》 2013年第2期62-68,共7页 Culture & Communication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1

  • 1[法]巴赞.《“完整电影”的神话》.崔君衍译.《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2页,第284页.
  • 2黄佐临《.漫谈“戏剧观”》.
  • 3[德]鲁道夫·爱因汉姆.《电影》(修止稿).杨跃译,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220页.
  • 4[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政治无意识》.康尼尔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82页.
  • 5《李少红:坚守女性的视角》.杨远婴,潘桦,张专主编.《90年代的“第五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76页.
  • 6《现代美学新维度》.王才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75页.
  • 7[美]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06页.
  • 8[美]杰姆逊.《文化转向》.胡亚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61页.
  • 9耿震.《充分发挥戏剧‘假定性’的魔力》.《探索戏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986年版.第201页.
  • 10吴兴国.《序》.叶锦添.《繁花》,三联书店2003年版.

共引文献4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