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会阴侧切初产妇产后6~8周盆底功能和盆底器官脱垂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顺产分娩并于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1 351例,其中接受会阴侧切的593例为观察组,未行会阴侧切的758例为对照组。复查时均行盆底功能检查,检测内容包括盆底肌肌力、盆底动态压、盆底肌疲劳度;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统计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子宫脱垂发生情况。结果产后6~8周观察组Ⅰ类肌肌力异常585例(98.65%)、Ⅱ类肌肌力异常585例(98.65%)、盆底动态压力异常538例(90.71%)、Ⅰ类肌疲劳度异常400例(67.45%)、Ⅱ类肌疲劳度异常399例(67.27%),对照组分别为753例(99.34%)、752例(99.20%)、680例(89.67%)、537例(70.83%)、534例(70.51%)。两组Ⅰ类肌肌力、Ⅱ类肌肌力、盆底动态压力、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异常率相比P均>0.05。两组Ⅰ类肌肌力、Ⅱ类肌肌力、盆底动态压力、Ⅰ类肌疲劳度、Ⅱ类肌疲劳度异常率相比P均>0.05。观察组发生阴道前壁膨出557例(93.93%)、阴道后壁膨出402例(67.79%)、子宫脱垂233例(39.29%),对照组分别为719例(94.85%)、477例(62.93%)、314例(41.42%)。校正母亲年龄、分娩时胎儿体质量、孕周、头围、第二产程长度、缩宫素使用率和裂伤率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会阴侧切是Ⅰ类肌疲劳度异常的保护性因素(P<0.05),但与Ⅱ类肌疲劳度、Ⅰ类肌肌力、Ⅱ类肌肌力、盆底动态压力异常及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子宫脱垂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与未行会阴侧切者相比,会阴侧切初产妇产生6~8周盆底Ⅰ类肌疲劳度异常率较低,但其他盆底功能指标和盆底器官脱垂情况无差异。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53-55,共3页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300469)